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饭菜的滋味

2021-09-27 21:19:04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在北京吃过山珍海味,在家乡吃过汪氏家宴,多少年岁月漂淡了那些滋味,唯独有几种滋味令我至今难忘。

女学生家中一顿番瓜饭。1959年七八月间,我和女学生小龙在石工头不期而遇。她读书的学校停办,我去送桥供销社看看爸爸,便有了一段乘帮船的经历。到了送桥以后,发现街道不长,供销社在这条街的中段,坐西朝东,隔不了几家,就是小龙的家。有一天中午,天气炎热,小龙约我到她家看看,留我吃一顿番瓜饭。番瓜是成熟的,皮呈黄褐色,瓜肉是黄色,将其切成小块,与米同煮,便成。我记得没有什么菜,不一刻,把番瓜饭就扒完了。饭后,我俩坐在大桌旁休息、闲聊,她说她是独女,要尽快找个工作等。我的爸爸跑来了,责怪我:“事先也不说一声,我在公社食堂还准备了一道炒菜。”小龙说:“陈大大,是我留他吃的,怪我不好,下次先和你说一声。”我也说:“我也忘记事先与爸爸说好。”爸爸走后,小龙和她妈妈在门口乘凉,我在她床上睡觉,午觉醒来,她在我身上加了一条蓝色大汗巾。我总感觉那顿饭有甜的感觉,这么近与异性闲聊、吃饭,生平还是第一次。以后通了十几封信,也是谈的工作和生活的问题,她写给我的信,抬头为陈老师,落款为名或小龙。二十岁的青年男女,似乎有一种朦胧的爱。她的头像曾陈列高邮照相馆橱窗,高鼻梁,微隔的眼眶,黑白分明的眼球顾盼生情,记忆犹新。

校友家中除夕中午饭。按本地风俗,除夕晚上要吃团圆饭。应校友即同事所邀,中午到他家吃顿中饭。中餐也简单,鱼、肉打滚,外加汪豆腐、汪粉、青菜汤等六大样。我不知道校友为什么要请我。他说:“中午简单,改善一下伙食。”当时正值自然灾害,我在农中,慈姑饼子、胡萝卜及其缨子,都是上好的食材。吃饭时,我眼球专注红烧肉(已一年多不吃了),还有一层油面的汪豆腐。出于礼仪,我不能老是吃红烧肉、汪豆腐。校友说:“有什么吃什么,尽量不要剩下。晚上还要回家吃团圆饭。”用现在的话说,他主张光盘。我心里想,适当多吃一些,可不能把胃里撑满。现在想来,他请我的目的,重在友情。

表叔本荣一顿油煮饭。有一天,有人为表叔蒋本荣带来口信,叫我到供销社老人桥分部去一下。我应约而至。表叔说,你休息一下,等我们打烊后吃晚饭。我说行。分部不大,供应蛮多。不少要票,买布买煤油等都要等。打烊后,关好门,厨工烧了一锅油煮饭。待米已煮熟后,一锅倒下半斤食油,再焖一会,即可。这种饭,油已浸透米饭中,吃起来,油香盖过米香。到嘴一咽,到肚。这大约是1961年冬天,表叔叫我吃这顿饭,真爽,爽在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临泽粮站一个狮子头。临泽粮站厨工何师傅的拿手菜是红烧狮子头。他刀工细致,将肉切成石榴米大小,肥瘦适宜,适当加些芡粉或鸡蛋清,搓成圆子。先在白汤里将肉圆子放入,待一会儿,加上生姜、蒜、酒、酱油等佐料,再焖到一定程度,就可食用。不能要筷子去夹,只能用勺子去盛。每家按需供应,吃到嘴里肉香、油香、佐料味皆全。我到临泽已工作近十年,从未吃过这狮子头,要是我爱人不来粮站工作,我哪能吃到!我们在临泽镇有了一个小家,夫妇二人外带小女儿(她在许奶奶家吃午饭),也有了一个爱的港湾,想到那些又嫩又香的狮子头,小日子也真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