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清慎的情结

2021-10-24 17:28:22    作者:□ 周倜男    来源:今日高邮

晋代官场腐败,崇尚奢华,就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也有“出污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的奇葩——胡威。

胡威(?—280年),字伯武,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其父胡质(?—250年),“以忠清著称”(《晋书·胡威传》),年少时就与蒋济、朱绩“知名于江淮间”(《三国志·魏书·胡质传》),仕曹魏至荆州刺史。胡威少年就有志节。父亲在荆州当官时,胡威去探望,“家贫,无车马僮仆”(《晋书·胡威传》),于是自己赶着驴前往。下榻驿站之后,胡威亲自喂驴,取火做饭。在父亲那儿住了十几天后,临走的时候,父亲给他一匹绢作为行资。胡威问道:“您向来清高,不知道从哪儿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傣禄里节省下来的,给你做路费。”胡威才接受告辞。胡质的部下正好请假回家,暗地里先走出百余里,等着胡威一起上路,路上尽心帮助胡威。走了几百里之后,胡威觉察出那人的用意,遂称谢而分道扬镳。后来,胡质得知此事,将其部下杖打一百。父子二人如此清慎,于是名誉著闻。胡威“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三国志·魏书·胡质传》),嘉平二年(250年)去世,家里没有什么财产,只有皇帝所赐衣物和书橱。

后来,胡威入晋为官,武帝司马炎谈及胡质平生,赞其清廉,并问胡威:“你与父亲谁更清廉?”胡威回答:“我不如父亲。”司马炎问:“那是什么原因?”胡威实话实说:“我父亲清廉唯恐让别人知道,而我却唯恐别人不知道我清廉,所以我不如父亲。”

由此可见,自律已经成为一种道德上的需要,完全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这实在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即使胡威,因为在乎自己的名声而保持清慎的行为,也是不容易的。封建社会,所谓清慎是一种个人品行上的修养,因为很少有制度上的约束也几乎没有来自下层的监督,趋于腐败差不多是必然的事情。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下面能够自律何其困难!人们之所以赞扬清官便缘于此。如今,人民公仆始终在大众审视之下,一般资质就也不难保持自己的清慎了。但在晋代,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情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