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18:57:56 作者:□ 陈仁存 来源:今日高邮
周矮子在东大街是几代人的周矮子,但模样都差不多,瘦精精的三料个头,箸笼头、倭瓜脸,皮肤嫩嫩的白里透红,说话声音嘶哑,他们娶的女人都比自己高一个头,且身强体壮,最适合撅着屁股“欠”面。在案板上用棰子“定定郭”“定定郭”擀面坯的是男人,在炉上贴烧饼的是女人。周家几代女人的脸都是红红的、黑黑的,大脸盘全套在女孩们的颈脖上了。
草炉烧饼就是烧的稻草。草把子蘸上水,在炉膛里一扫,把面坯贴上去,添一把稻草,燃烧、慢慢熄灭,余火烤熟面坯,面坯从白色渐渐变成金黄,密密的芝麻咯咋咋地响,香味也开始飘出来了。出炉的烧饼又香又脆又酥。周矮子家的格局一年到头不变,早上烧饼、油条、浆汤,下午是插酥——咸的、甜的、焦盐糖的。有一种草炉烧饼叫火刀镰子,葱盐的,斜切成菱形。东到西的烧饼店就是周矮子家做的火刀镰子最有吃头。
如今周矮子的后代还叫周矮子,店名也没有变,只是草炉烧饼却没有做的了,烧饼油条店改作饺面店,但是继承了上辈子人留下来的生意经,诚实守信,待人和气。下午周矮子家也做几炉炭火贴的火刀镰子,老味道还在,算是现一现老街老店的魂魄吧。
汪老《八千岁》的结尾真是神来之笔,让人读了感觉欲罢不能,永远余味无穷:
是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草炉烧饼来,八千岁把烧饼往账桌上一拍,大声说: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我想吃草炉烧饼,可是还吃不到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