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8 19:02:19 作者:□ 王俊坤 来源:今日高邮
既然是山里来的,又是风景石,怎么就是假山呢?看来,石块离开了大山母体,虽然还是那块石头,仿佛就少了一些野性和灵气,被称为假山也是有道理的。人们弄些石头装点,无非是想靠近亲近大自然。难怪人们喜欢种点花草之类的,目的是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前几年家乡兴建东塔市民广场,在净土寺的小河北边,凭空垒起了一大排山石,造型多变,让平淡的草地增添了几许豪迈。应该说是不错的风景。因为我们这里是水乡平原,有个小土堆就被称为泰山了。文游台以前就被称为泰山庙。或许是因为东塔广场新建的假山有趣,且有一定的规模,引得许多小孩爬上爬下,攀来攀去。管理者感觉到这样有点危险,就树牌警示,曰:此山非真山,宜看不宜攀。石洞虽幽静,危险不可玩。小孩子们把这片假山当作真山攀玩了。这山景虽然好看,却不那么坚固,攀爬容易造成石块松动,引发事故。
我不知道这些山石来自哪里。我也不知道它们从大山深处被移到这里是好事还是坏事。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在大山里,曾经是山体的一部分,应当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它们以树为友,常有风云际会。如今被移到这里,只能充当装饰,陪衬风景,被称假山。这是不是有点悲哀。
风景石一样的假山的确不是山。它没有原生的生命力,当然也没有牢固的根基。它只是一块石头,或者是一堆石头。它不是当地的原生态,几乎丧失了作为山的一些重要属性。首先,山是高大伟岸的。一般的风景石都不太高大,人们选用它们更多的是讲究一种意趣,相当于国画中的写意。一块风景石表达的是对山野自然的向往,填补环境生态形象的不足,更多的是陪衬。这当然不可能具有大山的震撼力。其次,假山没有真山的深刻寓意。雄伟的大山内涵和寓意很丰富,可以豪迈,可以沉着,可以坚定,可以神秘,但风景石一样的假山却大打折扣。人们可以对一座气势磅礴的大山顶礼膜拜、抒发豪情,却很难对一座假山如此感情冲动。因为大山是真人,假山却是木偶。再次,假山只是大山的微量部分。如果大山是龙,假山只是一鳞。如果大山是虎,假山只是一根虎毛。区区一石,无论如何也不能彰显大山的风采,要想让人们真正叹服,怕是很难。
但是,谁说假山就没有魅力呢?世上有那么多人喜欢它。假山奇巧,可以完整地展示大山的妙趣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使其一览无余。假山险要,乱石叠加,峰峻崖陡,令人赞叹不已。假山的石洞,幽深曲折,联想丰富。假山呈现的是微观大自然。假山的独特优势,可以放大山的某一特征。
然而,谁能否认风景石曾经是生机盎然的真山呢?
它们也曾是大山的一分子,具有大山的一切禀性。只是人们的任性迁移,造成了它的灵性丧失。
看来照搬和迁移不一定获得预期的效果。生活中诸如拿来主义的例子很多。不顾条件的生搬硬套,结果是死。有的即使不死,也没有了先前的生机。一方面是机械,另一方面是不肯动脑筋。聪明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假山不是山,但还保留一点山的野趣。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照搬和迁移作为实用主义的有效手段,自然不会荒废。有时候,下气力搞照搬和迁移的人,恰恰是有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表现;恰恰是想做事、也许能做成事的有为之辈。假山作为风景石,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形象,无疑将会继续下去,相关的议论当然还会继续有。但这能改变什么呢?
被称为假山的风景石肯定不是真山,但有真山的气象是无疑的。这当然属于风景移植,或者是情怀寄托。有时假山也是很好看的,山石奇巧,流水环绕,喜欢的人也确实不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