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19:35:25 作者:□ 杭荣来 来源:今日高邮
小时候,大人所说的上街去,不是去高邮的街而是兴化的街。兴化水网发达,到处是河道,去兴化一般走水路。旱路要兜一个大圈圈。走水路,撑船小半天就到了。
大人们上街一般是有大事才去的。什么大事?卖小猪。
那还是人民公社时代,田是集体的,牛是集体的——那时还没有拖拉机,耕田要用牛耕——一切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农民唯一能赚一些外快的就是养猪,把猪养大卖钱。庄上很多人家养母猪,生小猪,小猪养到二十斤左右,就拉到街上的猪行去卖。猪行在兴化东门,走水路,四条篙子撑船,船头两个人,船尾两个人,要撑三四个小时,所以往往撮合着三四个人家一起去卖猪。
去兴化卖猪是允许我们小孩一起去的,小孩去是有任务的——看船。
通常三点多起床,外面还黑黢黢。母亲把一大盆猪食倒进猪食槽里,猪食里加了荤汤。小猪哼哧哼哧吃得香喷喷,直吃得肚大滚圆。然后,大人开始抓猪往船上送。
带着黑,拔桩起船。四个大人四条篙子,船哧溜溜往前走。我们小孩坐在船帮上,把一条腿荡在水里,水在腿间滑动,一丝丝清凉传遍全身。
渐渐地天边泛白,倦意袭来,大人也有点乏了,船慢下来。远处薄雾中一簇簇灯光闪烁,兴化城的轮廓展露出来,河道也变得宽阔起来,河水也深起来。大人吆喝起来:把腿收起来,到船舱去,掉下水去没得人救你们!
我们不敢大意,把腿收起来,规规矩矩坐在船舱里。
大人们的精气神又上来了,船行得快起来。又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兴化东门码头。
东门的河很宽阔,到东门的时候,河边已经一大片船了,都是船头拴着前面船的船尾,根本靠不了岸。大人们用笆斗把小猪抬到岸上的猪行,小孩就在船上看着船。如果前面有船出去,还要把自己的船先顺出去,然后再插上去。
河里的浪一遍一遍地涌起,船不停地摇晃,和前后左右的船不停地碰撞,我们心里着实害怕。
害怕归害怕,我们是有盼头的。大人卖完猪,兜里揣着卖猪的钱,欣喜地回到船上。留一个岁数大的看船,带我们上街。通常要带我们买个肉包子吃吃,不多就一个,或者下一碗馄饨。最喜欢吃馄饨。我们在家里吃饭大多就着咸菜下饭,味蕾哪里被肉的鲜味刺激过,不得了的好吃。连吃带喝,吃了一个碗底朝天,一滴汤都不剩。
吃完跟着大人去街上逛逛。东门的街都是古巷,青砖黛瓦,两壁高墙,曲曲折折,窄得很,二三米宽,很长。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小商铺。街面上全是人,后人踩着前人的脚后跟往前走,三轮车摇着铃铛一路吆喝着艰难往前挪。我们不敢大意,紧紧地跟在大人后面,要是跟丢了,真的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走过曲巷,宽阔的街道敞亮地展露出来。这边一个大饭店,那边一间电影院,那里又是百货商场,进去逛逛,都是新奇的商品。来到文具柜台,央求大人,买瓶墨水吧,一般不会拒绝的。大人们买一些农具,再买几斤梨子、十几个金刚脐子。毕竟家里还有大大小小的一群人没有上街,也要给他们分享收获的喜悦。
下午两三点,逛街的大人小孩陆续回到船上,带着街上买的各种物品,满心欢喜。
拔桩起篙,回家啰。
卖小猪是我们小时候非常非常期盼的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