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守店记忆

2021-11-15 19:36:19    作者:□ 赵旭东    来源:今日高邮

我家开过八年多小店,售卖以洗化用品为主的小百货。店面坐落在邮城通湖路东段、武安社区孙场组老庄台的对面,坐南朝北。夜幕降临,路灯渐次亮了,我常常换妻子值守店铺。坐在店里,看着店门外,或朝里看着店堂里“一帆风顺”的玻璃镜面的匾额,镜面反映出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店前走过。

开店的那些年头里,一些人和事给我留下了至今难以抹去的记忆。

拾荒老人

每到晚间,我总看到一位老人,瘸腿,左脚只有后半截脚掌,拄着拐杖,一小步一小步地在挪动。他看上去七十岁左右,个头不高,衣衫褴褛,白发稀疏而零乱,目光呆滞,面容枯槁。他是拾荒的,背着又脏又大又沉的编织袋,在我家店门口边上的垃圾箱翻找、挑拣可以卖钱的矿泉水瓶、纸板纸盒、塑料废品等。

每每看到这位拾荒老人颤抖抖地从东往西挪动,我就将当天准备扔掉的事先拆解、整理好的一捆纸盒拎出来,在他到达垃圾箱的前一刻,放到垃圾箱的边上,这一捆东西就非他莫属了。我的举动看似偶然,并不像刻意为之。我近距离地打量着他那些许高兴的表情,无言。他抬头看了看我,有时无言,有时会从嘴里发出我听不懂的“啊、啊啊”的声音,原来他还是个哑巴。

老人背着塑编袋的身影继续向西挪动,向着下一个垃圾箱挪动,向着颇有收获的深夜挪动,向着我目光的结尾处挪动……

在浴城打工的宝应妹子

我家小店的东侧有一浴城,一个普通的洗浴中心,与小店相隔几家商铺,也就二三十米左右的距离。彼时,手机还没有普及,浴城里有个打工的妹子,经常用小店的公共电话与家人联系。她打电话时声调正常,没有刻意不想让别人听见,渐渐地对她家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她是宝应县人,家应该是在宝应乡下,像大多数打工者一样,老公也在外打工(后来知晓是在上海)。她有一男孩,理所当然成为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学习。她与家里人通电话,一般都是或询问或安排家务琐事。要收割小麦,爷爷奶奶岁数大了,就给人家收割机收割,不要省这个钱。插秧人手不够,就花钱叫工。下个月,有个人情要出的,要爷爷奶奶再忙也得到场。家里正常开支或重点事项开支需要的钱,从邮政局汇到家里了……电话结束前,往往都是嘱咐小孩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不要玩皮,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做人上人。偶尔,宝应妹子也和远在上海的老公通电话,一般都是相互询问身体、收入,相互叮嘱在外不要省,该吃的要吃。有时,他们还在电话里讨论旧屋翻建成楼房的筹划等。

宝应妹子最后一次到我家小店打公共电话,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夏夜,约莫十点钟的时候,电话是打给和她老公在一起打工的老家邻居,她的老公在上海出工伤事故了,她要去上海,问人家路怎么走。素颜的她,职业所致本就蜡黄的脸上,多了份焦急、无助、忧虑的神情。打完电话,她没零钱,要拿100元大钞来付电话费,我一向善良的妻子让她不要给了,抓紧去上海吧。

老杨

与老杨认识,缘于我家小店为增加营业量,在某一年夏季开始做起冷饮的二次批发与零售。老杨作为供货商与送货者,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冷饮供销关系。在此后的交往中,对他的过往、人品、精气神有了更多的了解。

老杨属马,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是原地方国营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2000年下岗后,他自谋出路,自我创业,租用一家冷库里面一百多平米的冷冻室,做起了冷饮批发。

老杨整天头顶似火骄阳,骑一辆电动三轮车,车辙遍及城区大街小巷。需要补货时,一个电话,他总在答应的时间之内送到。他做事麻利,送货的数量和金额脱口而出,一口准。

老杨的外表年龄要比实际年龄显老一些,皮肤黝黑,戴着至少六百度的近视眼镜,遮阳护肤的长袖衬衫、长裤子的颜色总是灰色调,也就是三五十元一件的档次。有时,送货不急,他会在我家小店稍作停留,休息片刻,和我攀谈起来。他乐观开朗,言谈中不乏真诚、幽默、睿智。谈到他家庭时,表现得幸福满满,老婆与他一起做事,负责在冷库记账、发货,儿子在读初中,随他,聪慧、钻研、懂事。

老杨知识面较宽,谈吐中“厚积薄发”“白驹过隙”“行稳致远”等成语脱口而出。一次,他见我在店里学写古诗,凑过来看了一会,说我写的平仄声不错,也押韵,就是诗感差些,多读、多写会有提高的。他还顺口背诵了《声律启蒙》中的一段。谈到当前经济下行,他说拉动GDP要靠“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还说到,消费主要靠青年人群,而高邮不但是人口净输出城市,而且是老龄化城市。他感叹:靠消费拉动高邮经济,难啊!我疑惑地端详他躲在镜片后的两束炯炯目光,还有一嘴的白牙利齿,纳闷:他应该是从政或舞文弄墨的一块好料子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