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18:26:36 作者:□ 黄学根 来源:今日高邮
大弟第一个推倒失修的土坯稻草棚,盖起了全新的杉木结构的砖瓦房。种田兼理发的堂弟去上海凭“顶上功夫”赚钱,又掏出积蓄,离开兄长,易地建起村隅第一座小楼,还装了这里从未见过的坐便器。芳波借钱将小船换成大船,做粮食买卖。再换成百吨大铁船,给火热开发的浦东新区装运建材,按吨论价。船帮他盖起惹眼的住宅楼,大阳台。
“芳波靠船致富,我们也出去闯一闯。”年轻人气盛,背起行囊上路了。田丢给家人或流转给搞大棚的种田大户们。曾经被绑在土地上,出远门要村委会出证明的年代早已结束了。春风吹醒了村庄,人们像春燕可以远走高飞了。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人带队,搞厂房设备安装,我侄子电焊工恒民向淮阴去了;四侄子恒国木工,跟工头转战北京、上海,一天能拿到三百多;堂侄恒容竟远征贵州做木工大师傅,在泰州城买了房,130平米,老家的小楼给母亲安居;恒筑则另有心计:“我就在家门口陪陪春花(他爱人,在派出所上班)。”他在附近的陈堡、周庄几处挂出醒目的大牌子:“船舱大型柴油机专职安装处,热线电话号码……”一个月五六千,够啦,安居乐业!
更厉害的是侄孙照明,到广州打拼。几年前,他的祖父、我堂兄欣欣然跟我讲着孙子的故事,“照明回来,飞机来,飞机去。我家照明有眼光,没在家盖房,他把房子买到广州了!”扎根后的照明滚雪球了,将自己的三叔、二叔带到广州发展营销。他排兵布阵,三叔及其子安在中山市,二叔安在东莞市。三足鼎立,利占市场。勠力同心五六年,善运筹的照明将三路积累及时转化成固定资产,投资宿迁,裂变出一个“江苏中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占地十数亩。
看,希望之星就在另一路人马里。经济刚复苏,人们马上急步文化之旅,四处出击。有的骑车接送,有的租房,有的买学区房,让孙男孙女直奔镇幼儿园或者镇小(村校下岗了)。还有的少年花钱择校。他们中多人大学毕业,拿起新时代的画笔为村隅涂抹上了道道亮丽的色彩,展示着这村隅发展的潜能。这不,没过几年,恒劲一门出了三个教师,还有女儿在南工大读财经专业。更有三弟的孙女在南师附中名校就读。改革开放出人才,出国门很有可能。他们会学贯中西,回报家国,用汗水冲刷最后的城乡差别。
美好如约而至,破天荒地不交农业税,种田还有奖励!老人勤俭不变,劳动成了保健一技。种植,卖菜,养鱼,打工。收入细流如溪稳定,国家高龄补贴银行取,夕阳胜朝阳。池边树上鸟窝建,鸟语花香环境美;庭院养盆景,门前挂灯笼。人们的消费观变了,穿着鲜亮了,进餐饮酒店的多了……时代不同了!
村隅华变歌声飞,人寿年丰日子甜。乡村振兴赛城镇,绿水青山带笑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