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时光里的炭炉子

2022-01-12 23:23:51    作者:□ 丁鹤军    来源:今日高邮

小时候,家家户户厨房里安装着或大或小的锅灶,在锅膛里添烧麦秸稻草和柴火,一日三餐,忙上忙下,灰头土脸。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条件改善,开始用炭炉子了,烧的是蜂窝煤,中间分布着整齐的煤孔,原料广泛,成本低廉,比大锅灶省事简便,一个人可以悠闲做饭。外婆家条件好些,是村里较早用上炭炉子的。依稀记得外婆家用的炭炉子外面包裹一层铁皮,青绿色烤瓷漆面,简约美观,炉膛里可以摞三块蜂窝煤。两边的提耳,是拎炭炉子用的,底部有开关可调节控制进氧量的炉门,打开火旺,关上也能保持蜂窝煤不灭。通常情况下,炭炉子上总是放着一只水吊子,始终有热度,发出滋滋的声响。要喝滚烫的开水,打开炉门,通风加大火力即可,水一沸腾,水吊子就会发出尖锐的哨音。家里来不及烧开水了,我是常提着暖瓶去外婆家充开水饮用。

后来,我们家也买了炭炉子,但生炉子是个麻烦事,是有窍门的,技巧掌握不好,炉子不仅生不着,还会弄得乌烟瘴气,让人垂头丧气。生炉子的时候,父亲总是将炭炉子拎到院里生火,以便出烟。在炉膛内填入废旧的纸张点燃,加些易燃的柴火,柴火着成一团火了,垫着蜂窝煤引燃。用芭蕉扇不停地对着炭炉最底下可移动的小门扇风,好让蜂窝煤燃烧得快些。晨曦中的炭炉子上烟雾滚滚,随风缭绕,充满了十足的人间烟火味儿。烟无声静,把炭炉子的小门对着风口,让它自己燃烧,蜂窝煤的煤眼里窜上了蓝幽幽的火苗,这才拎到厨房。

稍不留神,忘记了换蜂窝煤,炉子里的火就灭了。夜晚时间长,需要换一块新的蜂窝煤封火,经夜不熄。也有操作不当的时候,次日清晨,打开炉盖,炉内冰凉,顿生沮丧。懒得再生火,外婆家离我家近在咫尺,我用火钳子夹一块黑乎乎的蜂窝煤到外婆家引火,要不换个烧透了心的回来,引燃自己家的炭炉子。外婆絮叨:夹一块走就行了,还拿一块来干嘛?此声已遥,但犹在耳。炭炉子暖身,外婆话暖心。红腾腾的蜂窝煤里,也燃烧着外婆的温情和慈爱,冲淡了儿时生活的几许窘迫、几许辛酸。

里下河的冬天格外潮湿阴冷,侵入肌骨,呼口气都是白的。炭炉子其他季节做饭,冬季兼具了取暖功能。经久难忘的,莫过于放学回家,将冻得红肿的小手在炭炉子上翻来覆去地搓搓,烘烤一会,温暖从手上传递到身上,由身上传递到心里,表情由寒冷僵硬而一点点地缓色温和。不忘用筷子串一只馒头,放置在炭炉子上烤,等到表皮焦黄,揭下来吃掉,再接着把白白的瓤子翻转着烤,香味诱人,盈满一屋。

用炭炉子其实也是有危险的。妹妹去小姑妈家洗澡,小姑妈特意在澡盆旁放了炭炉子取暖,却不想煤气中毒,命悬一线。小姑妈发现及时,才幸免于难。我军校毕业的时候,还是一年一次的冬季征兵。连续三年,我都在新训中队当排长,训新兵。临时集训单位条件相对艰苦,还是烧煤取暖。许是心里有阴影吧,每晚熄灯后,我都要检查炭炉子的封火,确保没有安全隐患了,才踏实入眠。

时光里的炭炉子,那是一个年代里的记忆,一段岁月里的情结,氤氲着生活中温暖的味道,覆盖着生命里难忘的印记,炭炉子里静静跃动着的幽蓝火苗,暖暖地燃烧着儿时的梦……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