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零乱的家

2022-01-12 23:24:09    作者:□ 卞荣中    来源:今日高邮

写下这题目,内心已有些零乱。这样的家,大抵是很难为人接受的。我当然也是。打小时长辈们就告诫我:家,起码应该是整齐干净的。所以,我生活的家,便因了这些规矩而存在着:厨房的用品不会跑到堂屋去,该是奶奶房间的东西不会放置到父母的房间里,生产用的农具就在院子里的某个角落堆放着,就连鸡鸭的活动范围,大约也是有个定数的。家里的桌椅板凳多是用了很久时间的,许多地方已经发出了木质的光亮,甚至在落座时,能轻易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但肯定不染半尘。厨房的铜铲木柄已几经脱落,却并无一星油渍。挖土的铁锹进门时,一定是刚刚洗过脸面,连个土星子都不会有。屋内土质的地面,总是保留着自身的色泽,板扎而平滑,那亲切的感觉,即使是当下再好的板材也难比拟。

十六岁去镇上读高二,很长时间,一个人住在父亲的宿舍里。水磨石的地面上,置一床一桌一凳而已。按照父母的教诲和长时间在乡下生活养成的习惯,每日必用高粱秆子做的扫帚荡一次地面,用碎布缝合成的抹布掸拭桌凳。桌上的课本绝不会散乱,床上之物一定是铺叠得整整齐齐的,别人坐一坐,我都要皱皱眉头。父亲每次回来,总是会心一笑,从未置一个否字。有一次甚至笑说道:学会治家了。

当兵后悟及既往,方庆幸以前的习惯竟对接了部队里的生活规矩:整床铺、叠被子、挂毛巾、放牙缸,扫地抹尘,信手而为,绝无半点不适之处。而部队执纪的严苛,更固化了我的养成。日子,便在这中规中矩的流程中滑过了二十年。

从军校毕业以后,有了一个教官的身份。和另一位同事住在一个五脏俱全的套房里,除了公共空间,余则各自独享。因先入山门,便先开口,约法三章:公共部位须保持干净整洁,谁的事情谁负责,且务须当日事当日毕。室友兼同事虽性格大大咧咧,却也爽朗应允。其时,理想与前途的想法甚是坚挺,把工作做好,成了我笃定实践的目标。故无聊之举极为鲜见,工作、学习和生活三驾马车,生活被放在了极次的位置。忽一日,一位同乡同事到访,看一眼我堆放在客厅餐桌上的书报杂志,忍不住大声感叹:看你这乱的!我恍然一惊:目光所及,确无一点规矩之处,一桌子书报杂志像是从天上倾倒下来,乱不堪言。我讪讪地笑,室友竟在一旁落井下石:还跟我约法三章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知道。一定不是我的粗心,而是别的什么原因扰乱了我的视线,以致我与这种乱象和谐相处且毫无察觉。但正是在这样的零乱里,报纸、杂志上开始有了我的名字。第一炮在《人民日报》头版炸响,二十二岁那年。我欣喜若狂,再也不觉得这样的乱有什么不好,甚至特别青睐于这种乱象,仿佛里边藏着许多灵感,只等待我去寻找、发现和利用。后来有几次,我也尝试着把它们归整起来,像军人的队列那样,让人视觉震撼、精神振奋。不日,一切又被打乱,像一堵被推倒的墙。我无暇顾及了,因为许多好的和不好的消息不断涌来:小说、杂文、散文诗的发表和许多编辑部的退稿信交替而至。我放任着它们的自由,并在它们每天不断变化的造型中,吮吸着它们的精华,堆砌着自己的文字。甚至,由着这样的零乱蔓延至卧室、厨房、卫生间。室友笑我:以后定规矩不要太随意。

搬了一次家以后,仅仅维系了屈指可数的几天,乱象不请自来。舍友易人,不知我如此能“乱”,笑着赞叹:好家伙!你可以啊!我笑而不语,心里却在说:这乱让我安静着呢。尽管我不擅闲聊,但常有战友窜门,三两个进入室内,看见满桌、满床的书籍、杂志,看见满地、满墙的习书纸张,“走走走,坐的地方都没有!”我脸上歉意,内心得意:零乱还能拒人于外,妙哉!

待到转业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家,这零乱之状却又不治而愈,仿佛回到了当兵以前。犬子绕膝,贤妻在侧,感觉又多了一层温馨。这是生活变化的给予,是时光沉淀的产物,当然乐于享受。又庆幸初心未改,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步向前,惰于懈怠,勤于忙碌,干净整齐的家恰似宁静的港湾,每次微笑着拥我入怀,让我备感幸福。

零乱的状态再次来临,且无比执着,首先缘于大孙女的出生。爷爷辈的人一定会跟我有同样的感受。起初还好,无非是多了些宝宝用品,为方便使用,总会在顺手的地方放着,并不顾及居家的美观、整齐。后来又多了些小衣服、小鞋子什么的生活用品,也并不见得乱。再后来,什么躺着的、推着的童车,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玩具,各种启蒙、益智的书籍和电子产品等,魔幻般地在家里的许多地方“长”了出来,而后就是家里见白的墙上到处成了涂鸦的地方。

很想拾掇拾掇,却发现,即使是全家总动员,仿佛都缺少了一种能力,不知如何收拾整齐,而再次零乱的速度比想象的来得更快。于是,全家人对家的整齐便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新标准。直到二孙女儿出生,其后的乱景更甚:各种小零食,各种奶制品,各种儿童用品,各种儿童书籍和学习用品,骑的、滑的、推的、电动的童车……再也没见过我儿时的家了——当年我们兄弟四人、三代同堂时那种简单、干净、整洁的家。

不过我从没因此烦恼过、抱怨过,而总是在欣赏着、享受着,用不同年龄的感官和心态,体验着居家生活的变化——那种让我的心化作阳光的温馨。

零乱的温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