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五十年前兴化行

2022-01-18 17:58:07    作者:□ 赵旭东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随母亲及两个姐姐下放到周山公社联合大队,那个自然村的名字叫“马饮荡”,我外婆家就在这个村庄。

马饮荡,距高邮县城水路约四十里,距兴化县城水路约八十里。可能是兴化县的农副产品交易发达,高邮四乡八镇的农民总是舍近求远,将自家的稻谷、麦子、菜籽、茨菇、树木等卖到兴化的各个交易行里。

小时候多次听闻大人们赞誉兴化的富庶,兴化县城也成为我少年时的向往。

1971年夏秋之际,我的小舅准备翻建房子。小舅筹划着,将不能用于砌房子的弯直不一、大小不等的树木运到兴化的树行,卖点钱回来,用于砌建房子的伙食费。

那年,我12岁。正值暑假期间,我想乘小舅卖树的船去兴化玩,妈妈先是不同意,我就脚前脚后地缠着她。好在小舅出于对我的偏袒,同意带我去兴化,理由是:帮他们看船。

那天下午,小舅与本队结伙卖树的另一村民将树木装上船,先运到内河与外河交汇的坝头,再把树木翻到坝头外的另一条船上。晚间七点多钟,我们出发了。借着星光,小舅在前舱荡前艄桨,另一人荡后艄桨,船慢慢行驶在荡区的河道里。我坐在船的前舱与中舱的隔板上,一会仰望静谧的星空,一会环视圩堤上的树丛村舍,一会看着夜色下渺渺茫茫的水面和远处伸出水面的影影绰绰的芦苇。 约莫过了个把两个钟头,天上的星星寥落无几,天色渐渐暗淡,变得黑蒙蒙的,接着,下起了细雨。小舅他们没有停息,冒着雨,使劲地划桨前行。雨越下越大,小舅他们身上的衣衫都快要湿透了。夜雨潇潇,我忽见前方有一盏渔火在夜幕中闪烁,便大声地提醒:“你们看,前面有个人家可以躲雨的。”于是,小舅他们将木船朝着那盏渔火划去,停靠在棚屋边上的码头。我们上岸,进屋躲雨。这是一个扳罾的棚屋,一对五十开外的中年夫妻,古道热肠,搬了条凳子给我们坐下来,让我们把湿衣服脱下晾着。见我直打哈欠,女主大妈让我在他们的床上睡下,小舅他们则靠着芦笆墙打盹。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雨停歇了。我们借锅煮了粥,那大妈端给我们一盘咸菜煮杂鱼。肚子饱了,身子也暖和了。小舅他们继续划桨开船。沿着横泾河向东,晌午时辰,进入兴化县境内。

小舅他们熟门熟路,顺顺当当地将船驶到兴化县城边一家树行。我们先上岸到树行边上的人家借锅煮饭,小舅买来荷叶包着的萝卜干,米是当年的早稻辗轧的新米,煮的饭特香,兴化的萝卜干脆、嫩、香、甜,我吃了两碗米饭。

饭后,他们到树行排班,我则履行我的职责——看船。小舅他们久久没返回到船这边来,我颈椎都望酸了,就是不见他们的人影。其实也就个把钟点,我感觉就像等了一个世纪。小舅他们终于来了,轮到他们卸树、称重、议价、结算。

我到大街上去找理发店。出发去兴化的那天下午,妈妈给了我一块钱,要我在兴化城里剃个头,买个兴化的大麻团吃吃。兴化的大麻团是名特小吃,类似于高邮的董塘、三垛的方酥、界首的茶干。我花了一角二分钱,剃了头。之后,我就在兴化城里的街头转悠了一会。在新华书店里,花了一角五分钱买了一本连环画小人书,书名叫《继续革命永向前》,说的是一个退伍军人回乡养猪的故事。

路过一家油饼店,我走了进去,店堂弥漫着油烟,油锅里正在炸大麻团。方形的铁丝编织的网状篮子搭在油锅的边缘,滤着刚出锅的麻团上的油,篮子里整齐地排列着十来个刚炸好的大麻团。麻团是圆柱型的,长约十一二公分,直径约五六公分,外皮脆黄,上面粘着不少芝麻,里面的馅估计是甜豆沙(案板上一个盆子里装着备好的豆沙)。价目表的牌子挂在木柱子上, 兴化大麻团:每个0.10元。这么贵呀,高邮的圆球形麻团只卖5分钱一个。我踌躇片刻,没有买。跨出店门槛的瞬间,我掉头又多看了一眼铁丝篮子里的大麻团。

逛了大约个把小时,兴化县城没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除了大麻团,就是兴化县印刷厂大门外矗立着的一块高大的宣传画牌,画面上,工农兵三个人分别手持炼钢的铁钎、收割的镰刀、戍边的钢枪,底色是一片飘动着的彩旗,画面上方是光芒四射的“红宝书”——《毛泽东选集》。

当晚,还是新米煮饭,就着萝卜干,香甜、可口。饭后,我们就睡在打扫得清清爽爽的船舱里,两个大人谈论着树价下降的行情,交流回家后开工砌房子的规划,我听着听着,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第三天早饭后,小舅他们上街买了些砌房造屋必须的芦席、铁钉、铁丝、铁锹等物料。十点钟左右,我们解缆启程,驶离树行水域,水面上的草屑、树叶、泡沫在木船外侧留下了重载时醒目的印记。

木船向西行驶,兴化县城渐行渐远。随船来玩的我,第一次上兴化,消费了二角七分钱,妈妈给的一块钱,还剩七角三分在我的裤兜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