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17:25:13 作者:□ 陈维忠 来源:今日高邮
大年初一,陈凯特地来到二叔家,“二叔二婶,新年好,恭喜身体健康,大吉大利。”二叔对陈凯帮助很大,可以说,没有二叔二婶的帮助,就没有他的大学生涯。二叔二婶的恩情陈凯一直铭记在心里。
“大学生,新年好。祝你学业有成。”二叔与陈凯说话,二婶忙着给陈凯拿花生瓜子,揣得陈凯口袋满满的,最后还递上一支香烟。陈凯连忙推让,说:“二婶,我不会抽烟。”二婶说:“新年第一天,抽支烟,安安(高邮方言:安读yān)稳稳。”陈凯接过二婶手中的烟,二婶高兴地笑了。
陈凯跟二叔二婶说起大学生活,二叔很是羡慕,“你们赶上了好时代,我是荒废了。”说完轻轻叹息。陈凯知道,二叔聪明勤奋,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大学,可惜生不逢时,遇到了读书无用的年代。
二婶很热情:“今天就在婶这里吃饭吧。”
“不了,我们五名大学生要一起拜庄年。我现在就要赶去跟他们集合。”
“五个大学生一同拜庄年,轰轰烈烈,在我们陈总兵庄村可是头一回啊。肯定能鼓起孩子学习的热情,激起家长培养的信心。太好了!”
“这是陈支书的主意。他说,‘陈总兵庄村去年一年就考上五名大学生,五子登科啊,是天大的喜事,要好好发挥,要让家长看到读书大有希望,让孩子感到读书大有前途。’”
“不愧是老支书,站得高看得远。”
按照老支书的安排,五位大学生先给老先生拜年。老先生在陈总兵庄德高望重,他一直秉持“耕读持家”的陈氏家风。他饱读诗书,从私塾先生做到小学教师,陈氏子孙中识字的人都曾是他的学生。他常常告诫陈氏子孙:“要牢记陈氏祖训:大业惟修德,荣宗必读书。读书让人修德养性,明理治天下。”
老先生的书房里,书香四溢,几本线装书尤为醒目。一本《幼学琼林》正捧在手中。
五位大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到老先生面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先生鞠躬:“老师好!祝老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老先生抬起头,摘下老花眼镜,十分高兴地说:“哈哈,登科五子给我拜年,老夫荣幸之至。五人同年金榜题名,此乃陈氏家族兴旺,国之兴盛啊!”他即兴赋诗一首:欣逢盛世万象新,继禹堂前捷报频。柱国大业惟修德,老夫希冀多题名。
五名大学生又给庄邻们拜年。全村沸腾起来了。
“儿子,向大哥哥学习,好好用功,考上大学。”“读书跳农门,上大学吃公粮,不要挖大锹修地球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大学。”更有小学生拽住大学生的手:“大哥哥,教教我,我也想上大学。”家长们期盼的话语,孩子们羡慕的目光,大学生们欢快的笑声,为陈总兵庄村的新年增添了喜气和热闹。
陈支书站在门口,看五位才子青春阳光,听乡邻话语充满激情,见众多孩子追逐于后,满意地笑了。
“叮叮叮”,手机铃声打断了陈凯的回忆。
“你好。”
“陈凯,今年春节我们给老支书拜年,给他老人家贺九十大寿,请你参加。”
“好,我参加。还有谁啊?”
“都是从庄上考出去的大学生。这么多年下来,陈总兵庄村已有上百名大学生了。大家都说那一年我们五人开了个好头,那一次拜年意义非凡啊。真应了那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应该好好感谢老支书。我一定参加。”
接过电话,陈凯想,今年的春节又将给陈庄村留下不平凡的记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