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18:22:27 作者:□ 王功林 来源:今日高邮
那年高中毕业如释重负离开校园,走上了社会,随后又陷入了对个人前途的迷茫,出路在哪里?有门路的同学很快就能融入社会,进入角色,找到一份虽不太心仪但能混饭吃的工作。七月下旬某日,父母带着我来到扬州琼花观祖父母老家,托人与即将退休的大伯所在单位(扬州豆制厂)领导商谈,准备让我顶替。我并不乐意,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八月初,我与二姐及刚满两周岁的外甥女一同乘长途客车,来到在南京玻纤院食堂工作的二姐夫处探亲游玩,也算出门散散心。我们游览了中山陵、夫子庙、玄武湖公园、莫愁湖、秦淮河等景点,有时晚上与二姐夫骑车到新街口工人文化宫集邮研究会邮票交流活动中心转转。那时新街口广场中央有一圈冬青树围成的花坛,中间拱卫着一个大花坛,蝙蝠牌电风扇在新百公司展示橱窗里日夜不停地旋转。有时白天我骑车到雨花台山坡上寻觅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雨花石。
八月底,我打算回邮报名应征入伍,二姐夫戏谑道:“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你哥已在徐州煤矿工作成家,你再当兵离家,父母肯定不安,还是另找出路吧。”我不为所动,面对本分的父母、大哥大姐上山下乡在外地、二姐三姐工作不容易、妹妹尚在读书的家境,寻找出路靠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参军入伍之路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那年九月,天气渐凉,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拉开了帷幕。居民区及大街后巷醒目处张贴了花花绿绿的宣传标语,“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响应祖国召唤,接受祖国挑选”“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一条条宣传标语目不暇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到适龄青年家中上门宣传。
某日,我与赵定文、徐晓龙、沈祥等在吕坚同学的催促下,结伴到辖区新巷口居委会报名登记,填写《应征青年登记表》。从明同学的父母开始不同意,但从明对父母说:“同学金传捷都报名参军啦,人家父母是医生都没得话说。”一听说大作家汪曾祺外甥金传捷都报名参军,从明父母一时无语,只好默认了。
十月初某日,在城区文游路泰山桥南侧体检站(原县农机学校)集中进行体检,一幢上下二层的办公楼临时改建成体检用房,有视力目测、体能测试、血样采集、生理检查等多项指标内容。吕坚同学因视力未过关被告知不合格,他干脆忙里忙外,拿着一沓同学体检单楼上跑到楼下,承担了志愿者角色。
经统计,曙光中学八一届参加应征入伍体检的近20人,薛普同学体检综合认定合水(海军),凡合水的应征青年还要经扬州复查,复查后薛普终因视力不足落选。相反,我们这些合普〈陆军)的少了扬州复查的环节,政审通过就行。薛普本名普,你体检综合认定合普不就行了嘛,我们就又多了个同学加战友!命运真是捉弄人,薛普次年应招进入仪征化纤公司工作,成为国企职工。
曙光中学八一届高中毕业班同学共有56人,有16人参军入伍,其中海军3人,武警4人,陆军7人,从地方考入军校2人。那年体检政审通过后,带兵的干部又上门进行了家访。十月二十三日县征兵办下发了《应征青年入伍通知书》,当天高邮镇人武部就通过居委会将盖有县征兵办印章的一纸红色通知书送到门上。
曙光中学八一届高中毕业班在班长薛建安的召集下,班上未参军男生集资为入伍参军即将离乡远行的14名同学送行,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在五柳园饭店吃了早点包子,然后,同学们三五成群游览了人民公园和奎楼景点。漫步在公园水榭亭边、杨柳拂面的林荫道上,同学们情不自禁哼唱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驼铃》等八十年代流行歌曲。在公园九曲桥亭边,马宏林同学按下海鸥相机的快门,为那年14名参军同学留下青涩的身影,也留下同学一生美好的回忆。
按照入伍通知书上明确的到县党校报到时间,十月二十七日下午,城镇人武部在中山路城镇会堂集中城镇应征青年入伍新兵(陆军第三十六师)26人,镇人武部长讲话并提出入伍参军要求和注意事项,鼓励新兵入伍后要为家乡争光。随后列队到县党校领取个人军装被服。县党校礼堂大厅内用稻草铺地,上盖粗棉白布单,并用砖头一排排码好,分乡镇区域打了地铺。我在城镇区域地铺上穿上新军装,人也精神多了,换下来的个人衣物交给了等候多时的父亲。部队带兵的干部示范操作三横二竖打背包方法,手把手帮助每个新兵打好背包,逐一摆放到个人地铺上。新兵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当日傍晚,全县来自汤庄、沙堰、汉留、甸垛、卸甲、甘垛、平胜、横泾、三垛、武宁、城镇等乡镇应征青年入伍参加陆军(第三十六师)的共有253人(湖西四乡镇入伍青年在送桥镇集中组织),在县党校食堂集中就餐后,新兵们穿着崭新的军装球鞋,斜背挎包,扎着腰带,列队徒步进入县农机学校食堂,参加县人武部组织召开的应征青年入伍欢送会。时任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吴桂荣召集相关乡镇人武部长集中点名报到后,站在主席台上镇定自若、声音响亮地对全体新兵集训口令,“全体都有,立正,稍息,坐下!”嘹亮的声音在食堂上空回荡。欢送会开始,时任县人武部副部长赵元珍主持会议,县政府分管县长讲话,入伍新兵代表陆林表态发言,带兵部队负责人朱以彦(时任陆军第三十六师一○八团政治部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后观看了电影《南征北战》。散场后明确农村入伍的青年住在县党校礼堂地铺上,城区的可以回家过宿,但第二天早上七点发车,必须提前到县党校集合,背上背包并拿好个人物品集中赶到政府第二招待所乘车。
当晚看完电影散场后,父亲帮我提着背包回家过宿。不一会儿,初中同学戚国贵来到我家,送我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翻开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唐代诗人王勃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聊以慰藉,寄托了同学情。
第二天一早,天刚朦朦亮,洗漱完毕,吃了母亲下的鸡蛋面,父亲帮提着背包,与家人邻居话别,匆匆赶到县党校集合,列队徒步到二招上了车。此时,车窗外站满了送行的亲人朋友,我向父亲挥了挥手,请他放心,自己保重身体。父亲眼眶有点眨红,也许昨夜无眠,抑或儿行千里父母忧,离别思愁。我们7名参加陆军入伍同学随车而行,忽然,在人群中看见同学班长薛建安、副班长孙鹏以及胡铭、马宏林、曹正祥、李江敏等频频向我们招手示意。载着我们新兵的大客车缓缓驰离夹道欢送的人群,踏上了奔赴军营的征途。
光阴荏苒,时光交替,岁月总在不经意中流失,留下了我们共同走过的足迹。多年后,每每想起同学结伴参军的情景,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愫萦绕在心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