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18:57:59 作者:□ 赵科 来源:今日高邮
“怎么吃?”妻问道。
“我来,你去拣大蒜!”我应声道。
切开一片片熏肉,透明的肥肉,黑黑的瘦肉。热锅,放油,倒入姜末、熏肉,厨房里顿时香味浓厚起来,再倒入蒜根煸炒,最后放蒜叶,一盘菜上桌了。明油亮汁,赏心悦目,心中有一种自豪感。尝了一块,不咸不淡,内涵浓郁。我连忙拍照用微信发到四川的朋友群。
汶川地震后,我在绵竹九龙学校支教。道路不通,店铺倒闭,九龙镇就是一片废墟,加上一片板房,满目疮痍。一日三餐在学校吃,早餐稀饭,稀饭里有花椒,午餐一菜一饭,没有汤。晚餐是中午剩下的。菜每天都是竹笋烧肉,很难吃。做法简单:热锅,加油,放花椒,炒肉片,放竹笋,最后倒入红红的辣油翻炒。九龙的同事吃得津津有味,我们支教四人却难以下咽。
一天放学,我们外出散步,看见一处摊位,如同我们这儿的熏烧摊。里面有猪头肉、熏肉、猪耳朵、辣干子……大喜,买回一堆。心想:今晚可以解解馋了。
卖菜的师傅还给我们每道菜撒上绿绿的菜叶,一问才知道是折耳根。
叫上住校的几位老师,喝酒吃菜,摆龙门阵。桌子是宿舍外的乒乓球桌,大伙挤在一起。
刚吃一口菜,麻辣味道实在受不了。再吃一口折耳根,其味难闻,看他们本地老师大口大口吃着,只好咽了下去。
“赵哥,烟熏腊肉不丑,多尝尝。”管学校伙食的老王说道。
搛了一块下口,烟熏味特重,如同我们家肉烧糊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这就是他们这里的特色,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闲聊中知道了烟熏腊肉的做法,也知道折耳根又叫鱼腥草。
渐渐地,我们也学会吃花椒、辣椒了,腊肉、腊肠、折耳根也都能接受。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再看微信,群里热闹起来,“赵哥,什么时候回来一起吃火锅。”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是该回去一趟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