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的爷爷

2022-04-07 19:54:35    作者:□ 晏锦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爷爷是个手艺人,一开始学的是理发。那个年代的乡村剃头匠,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场所,挑个担子,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边走边吆喝:“剃头喽!”担子的一头挑的是木桶和架子,给客人洗头用的;另一头挑的是大木箱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剃头的工具,有推子、剪刀、刮刀、梳子、毛刷等。哪家要剃头,就把剃头匠喊到自家的院子里。每次剃头时,旁边总有不少人好奇地围观着,像是看杂技表演。

爷爷30岁那年,高邮发生自然灾害,庄稼收成不好,农民没人舍得花钱去剃头,爷爷迫于生计,就挑着剃头担子随年轻人去安徽谋生了。有一天,爷爷在一户人家院里剃头,刚好有个高邮的瓦匠老师傅,姓吴,卸甲人,在给这户人家砌厨房,小青砖砌得叠角展方、缝口笔直,非常好看。爷爷是个爱钻研又好学的人,看到这位同乡老师傅手艺非常好,又觉得做瓦匠比剃头匠更有前途,就萌生了改行学瓦匠的念头。

爷爷很仔细地看着吴师傅砌墙,趁他喝茶的间歇,主动凑前搭讪,并流露出拜师学艺的想法。吴师傅半真半假地说:“你要是明天能把这灶台砌起来,我就教你。”没想到爷爷当真了,一晚上没怎么睡觉,脑子里一直回想着白天吴师傅是怎么砌砖的。第二天,天还没亮,爷爷就起床干活了。等吴师傅吃完早饭,过来开工的时候,发现爷爷已将灶台砌了一半,很是惊讶,夸赞爷爷是个做瓦匠的好苗子。吴师傅兑现承诺,收了我爷爷当学徒。拜师之后,爷爷跟着吴师傅在安徽做了很多活。吴师傅人挺好,见爷爷悟性不错,也愿意学,就将自己的瓦匠手艺悉数传授给了他。

到了农业学大寨时,全国到处兴修水利,里下河地区水多桥少,交通不便,于是各个人民公社建筑站应运而生,造桥建闸,大搞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爷爷听说后,加之思乡心切,立马结算工钱回到家乡。经熟人引荐,现场考核,爷爷很快被委任筹建公社建筑站,还做了首任站长。那个年代建筑站的工作还是挺不错的,收入比起农民种田“靠天收”强很多。

爷爷后来带着建筑站一班人做了很多工程,全国各地到处接活,建设了很多桥梁、道路和房屋,远的做到了东北沈阳,近的主要在司徒附近的几个乡镇,有些工程的名字当地人一说就知道,比如:柘垛大桥、三合轮窑、孙童烈士公墓、大卢拱桥等。由于时代发展,现在有些工程已经拆了,有些则仍在使用。

这些工程里面要说难度最高的,可能就是建三合大轮窑。那轮窑分上下两层,中间用楼板隔开,楼板中间留有数十个碗口大小的连通洞,既可以在二楼观察一楼的烧砖温度,也可以用来添加煤炭燃料。轮窑内部有很多半人高的烟道,走向复杂,相互联通,像是迷宫。据说建造时,我家西厢房地上铺的全是施工图纸,家人进出很不方便。轮窑的大烟囱,有四十八米高,内径还不大,只能容纳一个人在里面施工,只有爷爷敢上。爷爷先在大烟囱里面搭脚手架,然后坐在脚手架上面砌砖,砌一层砖,身子就往上挪一点。砖和砂浆等材料则是靠外面安装有定滑轮的高架子牵引上去的,高架子底下有一个用来带动牵引绳的钢管转盘,需要四个工人同时用力,才能转得动。当时施工条件很艰苦,进度也很慢,每天只能砌两三米高。就这样,轮窑的大烟囱一天天地缓缓地向上生长着。竣工时,三合大轮窑在高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特意撑船过来参观。

爷爷在任期间,帮助过很多困难家庭。那时候农村条件很差,很多人家生活困难,吃不饱,穿不暖,有些人就过来找爷爷,希望爷爷能带着他们的孩子出去挣钱、学本领、长见识。爷爷也是贫苦出身,深知农民生活不易,一般过来找的,也都收了做工人,见到有些特别好学肯干的,就收了做徒弟,传授他们手艺。后来,他的徒弟也大多成了师傅,每个春节都来给爷爷拜年。

爷爷勤劳一生,退休之后也没闲着。他开过一家小卖部,卖些烟酒日杂补贴家用。爷爷手巧,平时还在小卖部里扎斗香卖。在高邮,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烧斗香。斗香的外形像宝塔,层数为单数,外面贴有金纸剪成的图案或文字,里面是空心的,用卷着木屑的报纸做骨架,整个斗香烧完就全化为灰烬。爷爷做的斗香扎实好看,很多人过来找他买。

爷爷去世时,我刚上初二,他走得很突然,临终前也没留下什么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