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20:07:36 作者:□ 杨芳 来源:今日高邮
书于我而言是年幼时的暖心伙伴。
我的母亲是个农民,守着几亩田地生活,但父亲在县城工作,思想较之乡邻而言开明许多。我出生时瘦小羸弱,一度令父母亲愁肠百结,他们担心这样一个“病茨菇”丫头长不大。因为气力不足,我也甚少参与小伙伴们跳绳、蹦橡皮筋等活动。当她们三五成群地在玩乐时,我总是在一旁远远地观望。父亲坚信读书是打破农村孩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宿命的唯一良方。每周回家,他总会给年幼的我读读书,讲讲历史掌故。许是从那时起,我便算在读书上开了蒙。于是,当我孤单时就会翻看连环画和小人书,在故事中寻找友爱和温暖。四年级被学校选为代表参加乡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时,以前看过的书、读过的优美语段像得到召唤似的一股脑地从蛰伏中苏醒过来,变成了我最暖心的伙伴供我调遣。
书于我而言是成长时的良师益友。
许是因为左右脑发育的不均衡,学习数理化于我而言是极其痛苦的事。每次考试,作为语文和英语尖子生的我,总会因为数理化的短腿而跌入后进生的榜单。这对尚未完全成长的我来说,不啻于一种折磨。一次次的否定,让我变得自卑而胆怯。是书本中的先贤古哲用辨证的思想启悟了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于是,我逐渐摒却了心魔,只问耕耘,不问结果,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初心审慎地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书于我而言是治愈的良方佳剂。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难免也被教育产业化的大潮裹挟着前行,疲于奔命地穿梭于各大课外培训点的我在剧场效应的绑架下越发焦虑。精力与时间的透支,投入与产出的失衡,让人平生一股怨气,于是说教、抱怨、训斥、责骂等有意无意中成了转嫁负面情绪的出口,因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面临崩塌。这时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实,无数教育书籍无一不在警示我们——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收获的是适得其反的结果,孩子们所能接受的永远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孩子们作为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本不可被类比、被复制,因为个人禀赋、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不同,他们抽穗拔节的生长期也不会一样,我们所能给予的便是静待花开。
或许,人们有许多休闲娱乐的方式,然而于我而言最放松的事莫过于独处时翻几页书,读几行字;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见两个孩子手捧经卷,研读书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能让生命变得厚重而鲜亮,使人不再圈囿于自己的小天地而自怨自艾,使人看待问题不再受制于本我的小格局,而达到“养心”的目的。于小说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更多地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从而更积极地直面人生;于经史子集的博大精深中,研习传统文化,懂得自省顿悟,从而笑看人生的风云进退;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历史兴衰更迭中,学会更多地关注民生,从而更为淡泊清明地生活。
将读书作为一种家风传承,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所幸我的两个孩子都爱读书。我希望远在他国求学的长子,有一天在异乡月上西楼、独倚窗栏之际,会记起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在学业遇到瓶颈、生活遇到挫折时,会记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鼓励;在沾沾自喜、浮躁不平之时,忆及“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告诫,从而坚定“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初心。我也希望尚懵懂的次子能浸濡书香,沐浴阳光,成长为一个开心、明快的少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