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春来螺蛳鲜

2022-05-05 18:17:43    作者:□ 姜新联    来源:今日高邮

清明前一个月,是螺蛳肉最肥美、口感最好的时候,民间素有“明前螺蛳赛肥鹅”的说法。

这时节,菜场有了许多卖螺蛳的小摊贩。摊位上一个个盛满清水的大塑料盆里,浸着黑乎乎、蠢蠢欲动的螺蛳。卖螺蛳与卖黄鳝、卖龙虾的一样,总是顾客盈门,生意特别好。尤其是小饭店和做夜市小吃生意的,常在这里选购新鲜螺蛳。傍晚时分,邀三五好友围坐一桌,炒一盘螺蛳,轻吮慢嗍,聊三两句家常,已然是城市慢生活的一大特色。

里下河地区沟渠纵横、水草丰茂、河水清澈,水底蠕动着一颗颗色如翡翠、状如宝塔的螺蛳。从水底爬到水边,密布在码头的石缝里、木桩上、草丛中。它们悠闲地掀开顶上的靥盖,吐露出两根软绵绵的触须,探出半个身子。各种杂鱼穿梭、游弋于茂盛水草间,虚实有致、动静相宜。清浅水流中,自然少不了蚌螺蛏蚬。

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周末,都会约上几个姐妹去村西的荒荡里摸螺蛳。那儿的芦柴根上,青褐色的螺蛳懒洋洋地吸附在上面。我们卷起裤腿,站在水中顺着河滩,轻轻地把螺蛳从上面拽下来。这时,受惊吓的螺蛳会赶紧把身体缩回去,用力地吸着芦柴根,为保护自己而垂死挣扎。我们在清澈的荡滩上快速地摸索着,用不了多久就装满了一竹篮。

最舒心的就是踏着春光,跟着父亲去河边拾螺蛳。父亲扛着耥网在前面走,我拎着竹篮紧随在后。父亲将长竿的耥网放进水里,贴着河床慢慢地推下去,然后再拉回来,将网兜在水面上洗洗抖抖,再把耥到的东西倒在岸上。里面的东西杂七杂八,有小瓦片、碎砖头、水草根、螺蛳、蚬子、小河虾等。两三支烟工夫,便满载而归。

我们把满篮子的螺蛳拿回家,奶奶高兴极了。她将螺蛳细致分拣一下,拿到河边用力清洗,然后放在水桶里再养上几日。待到要吃时剪掉尾部,放入带有清水的小盆里,滴上几滴菜油。奶奶说:菜油的香味,能把螺蛳壳里的寄生虫引诱出来,同时也能吐净了体内的泥沙。约半个小时后,便可上热锅爆炒了。

爆炒螺蛳时,锅膛里要大火,铁锅要烧热,倒香油,放姜片、辣椒丝。待到爆炒的螺蛳在锅内“嗞嗞”地响,倒料酒去腥味,加糖加生抽老抽提鲜,后宽汤烹煮。十分钟后,奶奶揭开锅盖撒上葱花,在一旁等不及的我,不由自主地用手拈一只,吹一口冷气轻轻一吮,爽嫩的螺蛳肉随着螺壳里的汤汁顺势滑入嘴里,韧劲里透着绵软,味道里浸着鲜美。一大盘螺蛳上桌,父亲会斟满酒杯,一筷夹一个,舌尖轻顶螺蛳口,轻轻一啜一嗍,“哧溜”一声连汤带汁吃得有滋有味。小时候,我不仅喜欢嗍螺蛳,有时还把螺蛳的汤汁用来泡饭,吃起来那才真叫带劲。

以前大集体罱河泥,在田间地头的泥塘里,随手一抓就是大把的螺蛳。家里来客,没有荤菜,奶奶将螺蛳煮熟,剔出螺蛳肉,用盐揉搓几遍后洗净,配上嫩韭菜,就能炒出别样的美味。螺蛳是我们水乡人家待客的家常菜肴。

乡人汪曾祺先生在散文《故乡的食物》中深情地描述道:“用五香煮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又到一年吃螺蛳的季节,不知不觉想起了奶奶,儿时的记忆又闪现在眼前。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