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18:21:18 作者:□ 吴忠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象棋界大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四层次就是广大的象棋爱好者。街道边棋摊是他们最常光顾的地方,棋盘就放在店门口石阶上,或者矮凳上,两三盘棋,十来个人围观。在这些地方下棋,可想而知,吵吵嚷嚷是一大特色,下棋人要有排除干扰的能力。看棋的往往比下棋的着急,“观棋不语”几乎没人能做得到,不动手去拿棋盘上的子就算是君子了。张三说你怎么不走“马三进四”,李四说你应该“炮九平五”,这时候下棋的人就没有主意了,头都吵大了,哪还有什么自己的思路?若不按围观人的意图走,还通常会被骂瓠子、呆怂等,下棋的被骂得脸红脖子粗,就差要干架。
在这些棋摊上总有一两个胜率很高的人,他们就属于第三层次。这个层次的人我估计高邮大约不少于一百人,他们在大众眼里是“高手”,行棋没什么漏洞,懂一些棋理,算度有四五步,在“天天象棋”上大约相当于“业五”“业六”左右的水准。“高手”下棋的时候,围观的就不敢插嘴了。他们敛声屏气,暗自揣摩“高手”这样走或那样走棋的道理。也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指指点点,这时候“高手”会投来鄙夷的眼神,撂一句,“你也会下棋?”或者,“要不这盘结束跟我们来一盘,让你个马,二十元一盘敢不敢?”看棋的心里没底,只好知趣地闭口。
第二层次的水准在“天天象棋”上相当于“业七”“业八”的样子,他们一般不屑于在棋摊上下棋,主要是水平相差大,没有挑战性,赢了也没什么乐趣。他们对棋理比较通,大局观比较好,对行棋各种变化比较熟悉。代表人物有:李俊新、李大宏、盛玉宏、丁爱青、沈昌文、郭明材、吴兆云、王志敏、叶炳林、刘元松、邵新华等,大约有三十人的样子。在高邮范围内组织的比赛,前十名中常见他们的影子。他们相互都很熟悉,经常几个人约在一个地方相互“切磋切磋”,嘴上都很客气,互称大师,说跟对方学习学习,下起来却毫不手软。下完棋就喝酒吃饭,简单的几个菜就行,酒肯定少不了。当然,往往是输棋的人主动买单。第二层次的人下棋基本上都已形成自己的行棋风格,像刘元松擅长“中炮盘头马”,每个人都知道他会这么走,但就是难破。吴兆云擅长“过宫炮”,而王志敏“闪击战”威力很大,等等。
第一层次相当于“天天象棋”上“业九”水平,他们对象棋各种开局熟悉,大局观好,算度深,注重运子效率,而且基本上每个人都藏有几把自己的布局“飞刀”,棋力差一点很容易中他们的“飞刀”。他们跟第二层次的人下可以让一只马,不让子的话,基本上十来步对手就会出问题。这些一流高手不轻易跟没有名气的人下,即使说要请他们喝酒,或说明多少钱一局,也不行。因为万一输了会影响名声,没必要冒这个险。这些人包括:陈旭、薛周海、张明、姜建中、张宏祥、鲍建国、王祥玉、吴军华等。如有扬州以上级别的比赛,高邮象棋协会就在这些人当中选派。他们一般不参加高邮范围类的比赛,当然如果奖金有足够吸引力,也会参加。虽然这几个一流高手在高邮范围内所向披靡,高处不胜寒,但参加扬州以上级别比赛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只有陈旭能正常在扬州一直保持前几名,可见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陈旭从小酷爱下棋,现在五十大几了还是每天研究棋谱,他对象棋棋理的理解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他说他下棋不计算,靠对棋形转换的感觉来走棋。也不玩什么“飞刀”,没有“野路子”,给人感觉就很正宗。也有象棋高手,退出江湖不玩棋了。比如景利权,上世纪在高邮得过多次冠军,现在可能觉得没意思了。偶尔下下,一般人还真不是对手,排在第一阵列没人有不同意见。
高邮前些年也出现过象棋天才级的人物。棋坛“小天后”沈思凡,14岁就已成为国家象棋大师,前无古人。高邮象棋界名人吴兆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沈思凡是我们高邮走出去的中国象棋大师,是我们高邮的骄傲。”目前,在第19届亚洲运动会象棋集训队选拔赛中,沈思凡力挫群雄,名列女子组第二名,成为四位代表国家队出征亚运会女子队中的一员。预祝沈思凡大师在亚运会中取得好成绩,为祖国、为我们家乡高邮增光添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