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18:21:37 作者:□ 戚晓峰 来源:今日高邮
周同喜爱书法是小时候受邻居影响,看人家小孩在家练,他说自己也可以练。他的外公解放前是周巷小业主,家有书香。解放后,大舅是县里第一任管公章的秘书,擅长书法、楹联,知道外甥练书法,便经常找一些古书、字帖给他。有一个人对周同影响最大,那就是他的母亲。她在粮管所工作,一手字写得很漂亮,对周同的要求非常高。当时本地没有什么书法名师,只要打听到哪里有人写字好,一定带儿子登门求教。
周同虽没有师从名师,但见过名家。2001年5月,启功先生来高邮时,作为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一直陪在大师身边。游览盂城驿时,知道“皇华厅”三个字就是身边的这位小同志所书,启功先生连连夸奖:“墨浓笔重,多有味道。”
前几天,三五朋友早茶,周同说他在家种菜了,好奇心像根皮筋扽着我,当天就去他家看个究竟。
一推开院门,楼上楼下一派春色。
周同像个“地导”迎上来介绍,家属长期在南京带孙子,他一人在家,除了写字,生活比较简单。闲暇养养花,养着养着花总死,后来干脆种蔬菜,既解决生活问题,又带来生活乐趣。现在觉得,还是种菜更有意思。
周同家在老城区,没有分毫菜地,他充分使用各色容器。坛坛罐罐,高的矮的,胖的痩的,圆的方的,错落有致。有茄科的西红柿、茄子、辣椒,葫芦科的哈密瓜、苦瓜、大葫芦,豆科的长豆,百合科的韭菜,菊科的茼蒿等。他做事很细致,备忘谁谁谁要葫芦苗,育苗品名、撒种时间标注得清清楚楚,一个个白色的插牌工工整整,俨然一幅幅生动的书法作品。
邻家一对母子来向周同求几株大葫芦苗,进门先夸他家蔬菜品种多,后来又赞他的幼苗品质好。周同摸摸刚出土的大葫芦嫩芽,就像摸着新生儿的头,说:“现在它还小,还像喝奶的伢子,等长老扎些再来移。你们回家先把架子搭起来。”
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周同有一些独到的经验之谈。他告诉邻居,可以在哈密瓜棵里套撒些茼蒿籽,等茼蒿大些想吃了就拔拔。邻居笑着竖起大拇指:“像个专业的农技师,牛!”
周同家处处挂着葫芦,大的小的,一个个葫芦娃个性满满,向我们展示着一幅新鲜活泼、亲切自然的田园画卷。
周同引我顺着简易的铁栏杆爬上平台,继续看他的“菜地”。废浴缸、旧铅桶、大头盆内,长有大蒜、莴苣、青菜等。喷枪、喷壶、喷桶等浇水的工具,一应俱全。他顺手拿了个小铲锹,“咔咔咔”,三棵莴苣应声倒下。他像拎着野兔的耳朵,以猎人的口吻对我说:“弄了三个大的,回家尝尝。”
回家后,立即将这三棵莴苣凉拌,味极鲜美。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