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9 17:32:59 作者:□ 吴寿瑛 来源:今日高邮
种棉花是个琐碎活,差不多是一年忙到头。春节后忙钵床下肥翻土,培肥苗床;清明前后制钵下种,拱棚增温育好苗;夏收后争分夺秒,早栽早管,力争早发苗早结桃;秋季田间管理,收摘棉花,直到初霜冻;冬天还要拔棉秸,让茬给过冬作物生长。
种棉花是个技术活。棉花是旱作物,喜温好光,耐旱怕湿。棉花要高产,技术管理要跟上。一是整枝,打公枝,抹赘芽,摘边心,打顶心,都要看季节,看株型而定;二是施肥,早施苗肥,适施初花肥,重施花铃肥;三是防病治虫,防涝抗旱;等等。
家中的责任田,每年都要种三五亩棉花,有实践经验,我又是乡农技站的一名技术员,有中级职称,对本地稻、麦、棉、油四大作物的一般栽培技术,娴熟于心,后来又走上了乡政府领导岗位,集棉花种植的实践者、技术指导者、生产组织者于一身,更是深情系之。
秋天是棉田最美的季节。当艳阳高照、微风吹过时,绿叶随风翻滚。果枝上的三角苞抽出的花瓣,起先是鹅黄色,阳光一照变成粉红色、老红色直至脱落,再过大概一周时间,硕大的棉桃吐出白絮,妇女们系上粗布大口袋,在田间收摘棉花。她们笑在脸上,喜在心头,因为一袋棉花可以卖上一二百元,是水稻收入的2—3倍。
随着鱼虾养殖业兴起,加之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兴盛一时的棉花产业急剧下降,几年工夫就没了踪影。这是产业适时再调整的结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