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父亲的渔网

2022-06-20 19:46:10    作者:□ 袁清贤    来源:今日高邮

父亲是捕鱼能手。

在我还是懵懂的孩子时,父亲常常在黄昏或清晨,拎着他心爱的尼龙撒网,转悠在老家的河边。我提一竹篮,后面跟着,快活得像只小鸭子。

父亲神情凝重,边走边看,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草丛中,站好,左手牵绳,右手展开手中的撒网,蓄势,旋转三百六十度,抛网。在惯性作用下,撒网在空中展开,形成美丽的弧线,又像一条龙张牙舞爪着扑向水面。整个过程,让父亲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更加高大起来。撒网因为四边有铅制的坠子,迅速下沉。拉网应是最刺激的。入网之鱼拼命挣扎,在网中又窜又跳。“有大鱼!”我尖叫。放进竹篮,好沉!有时鱼还会跳出来,我欢呼雀跃,开心得不行。我用力按着活蹦乱跳的鱼,生怕从手里滑下河。当然,也有空网的时候。

我家后头有个小鱼塘,已记不清父亲养鱼多少年了。只记得上小学期间,我的启蒙老师黄老师、杨老师是我家常客。父亲是个率性之人,两位老师是他的好友,黄老师还是他的义弟(父亲认黄老师的父亲为义父)。两位老师光临,家里热闹起来。父亲拎着撒网来到鱼塘边,照例我提着竹篮跟着。一网下去,会打上很多鱼。为不让鱼受挫,父亲慢慢拉网,时不时抖动一下,抖落网线上积水,拣几条,其余放生。一个小时之后的餐桌,红煮、炖汤,简简单单,但鱼香四溢。用餐气氛轻松而热烈,谈论我的学习常常是主题。两位老师说我有考上大学的潜质,文化不多的父亲敬酒更勤了。父亲渴盼我有出息,几条鱼的招待,期望换来老师朋友的照顾。

父亲的尼龙撒网在捕鱼后要挂在老家门前的泡桐树上晾晒。趁父亲不注意,我会钻进撒网。白色的尼龙线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整齐排列的网格赏心悦目。我想象自己是一条落网之鱼,琢磨怎样轻松游出去。家门前的泡桐树早已不在,但那浓浓的鱼腥味仿佛还萦绕在鼻前。我喜欢这味道,因为它丰富了我的餐桌,也丰富了我的童年岁月。

有一种白色丝网,宽一米多。将它慢慢展开,放入水中。往往网的两边各一人,手中持长棍或长篙,划大木盆(我老家很少有船),相对而行,同时击打河面。水中的鱼慌了神,直向丝网方向冲过去。等到父亲收网时,多条鱼在挣扎,银白色的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惊喜。这种丝网眼小,又浮在水上,所以被网的小鱼居多,鱼头卡在网格里,鱼鳃一张一翕,痛苦万分状。细心的父亲,一一解开。别看鱼小,用家中腌制的咸菜小火同煮、慢炖,肉嫩味鲜,美味得很。

父亲总是吃鱼头、鱼尾,其它的基本不碰。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为我们兄弟仨省着呢。

十多年前,父亲购了一批虾笼。名为虾笼,其实也可捕鱼。长长的尾巴,通常三到五米,圆形的硬钢丝作为骨架,骨架一圈一圈的,渐小。嵌入水中,进网的以虾类为主,偶尔也有鳝、鳖、蟹之类。我家餐桌上常有水煮或红烧小龙虾,香喷喷,红灿灿。

前几年,耄耋之年的父亲突发脑梗,腿脚不便,一瘸一瘸地,竟瞒着我继续盘弄他的虾笼。一次回老家,“把我捕的龙虾带回去!”“你这个样子还捕鱼虾,不想活啦?!”我还真生气。

去年夏天,一场意外的火灾,父亲走了。我心里很痛。看到后屋墙上挂着的撒网和丝网、地上堆积整齐的虾笼,不禁泪水涟涟:再也吃不到父亲捕的鱼和虾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