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20:19:20 作者:□ 徐松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老家,依傍大运河,临近高宝湖。运河东岸,常年住有几千户居民;运河西堤,分散地住着一些人家——他们多以捕鱼捞虾捉蟹割草打芦席等为生。
人口密度较大的,当数金灯村。这是个小渔村,属于湖滨乡,与小镇仅一河之隔。人们购物、理发、洗澡、看病等,都习惯去镇上;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需转入对岸继续“深造”。这一来,摆渡的作用可大了。但每逢恶劣天气,尤其是突然刮起大风或者下起大雨大雪,交通就受阻了,湖西的学生只好在镇上投亲靠友。宝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遇到摆渡停航,他就随我回家食宿,我们一起拉二胡、画画、看小人书、放幻灯片……周末或寒暑假,我也去他家做客。在他家,我划过船、捉过鱼虾、盖过野鸭绒做的被,还吃过“油炸螃蟹”。
那天凌晨四五点钟,我们被外面狗叫声吵醒了,看到宝子爸妈提着马灯,拎着渔网虾篓,扛着船桨长篙等下湖了。伴随着“突突突”的机器声,渔船离开岸边,渐渐驶向湖心,消失在夜幕中……
我们回到屋里,继续躺下睡觉。不知过了多久,迷糊中发觉一束阳光从小窗洞射进来。原来,天大亮了,宝子爷爷奶奶早将米粥、煎饼、咸鸭蛋搬上了桌。
吃完早饭,我们几个孩子三步并作两步,匆匆来到湖边。此时,码头已停靠了不少船。接二连三地,又有几只船过来了。宝子眼尖,看见自家的船了,兴奋地喊道:“吃水蛮深的,鱼虾肯定不少!”
船近了,靠岸,竹篙插水中,绳子绕桩上,还没停稳,几个鱼贩子就抢着上了船。“前舱里的别动,待会儿要送水产站的!”“晓得晓得,这是老规矩啦!”中舱里,有的用网兜子捞,有的拿盆子舀,胆大的干脆捋起袖子直接去抓……“哟,后面还有呢!”“后面的不卖,家里吃哩!你没看到家里来客人了?”一番讨价还价,中舱底朝天了,只剩下一些小鱼小虾,在混浊的水里游来游去。我们便争先恐后地伸出小手,在水中乱抓。溅起来的水花,将衣服袖口弄湿了,也顾不了,真是兴奋极了。
“宝子快看,这是什么?”“咦,螃蟹!”“才上市的,想不想吃?”“这么小,有什么吃头?”“别看它小,蟹肉鲜美得很。”“这是刚脱壳的,油锅里一炸,好吃呐!”“太好了,有螃蟹吃啦!”我们几个人,丢下小鱼小虾,跳下船,一溜小跑回到家中。毕竟是孩子,哪能抵挡住美味的诱惑呢?
到了家里,宝子爸打开鱼篓子,倒出一堆螃蟹,大小不等,里面夹杂着一些螺子。宝子妈端来一桶水,小心地洗刷掉螃蟹身上的泥沙,打开后盖,去掉里面灰白色东西,再将螃蟹剪成几块。宝子奶奶和好了面,切好了葱姜,洗好了锅。不一会儿,小屋顶上的烟囱冒烟了,随后就飘来一阵阵香气,酒味里还混着些葱姜蒜味,特别好闻。我们丢下玩具,一起哄进锅屋,想探个究竟。宝子妈靠着灶台,先把螃蟹块放入面碗中滚一下,再用筷子夹着,放入油锅煎炸,铁锅里发出“嗞嗞嗞”的声音。“小馋猫,不用急!”说着,宝子妈将碗里备好的佐料,倒入锅中,霎时,烟气弥漫,香味氤氲……
时光荏苒,当年的懵懂少年,都已年近花甲;渔村的住户,也整体搬迁到镇上安家。就连那些小螃蟹(童子蟹)也被油炸并冠以美名,成了一道特色菜。但在我心中,“六月黄”已打上渔村烙印,成为友情象征,化作乡愁载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