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七月祭祀

2022-08-18 18:59:46    作者:□ 默子    来源:今日高邮

今天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七月半”。很早就出发,为的是能够赶在午饭前回到老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除了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外,另一个重要的礼仪,就是要敬祭祖先。从小父亲带着我们祭祀先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早烧清明晚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所谓“烧”当然就是祭祀时烧些纸钱。为什么清明祭祀要趁早,冬至祭祀要就晚,而七月半祭祀却不能等到中午呢?从小并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典故,是什么由来,只觉是古人遗留下的祭祀规矩,只要能够做得到的,我们后代晚辈就好好传承。

祭祀,在农耕社会由来已久,也是农耕社会极其重要的活动,如果追溯远古,甚至可以说没有祭祀就没有一个民族的传承。清明是万物复苏初春伊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祭祀趁早,想来是告诫后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重要性,要敬重先祖为后人所做的开天辟地的努力,万事开头难,要想有所成就,唯有趁早,个人猜测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冬至是数九寒冬的开端,在蛮荒远古,冬季大概是族人最难熬的季节了,有没有足够的食物,有没有御寒物料,能否抵御黑暗中的天敌,此时,在夜幕降前,燃起篝火、焚烧纸钱举行盛大的祭祀,应该是祈求先祖保佑族人能够战胜寒冬而更好地活下去;而中元节则是在盛夏之末初秋之首,中元是道教称谓,民间俗称“七月半”,佛教又称“盂兰盆节”,七月,在民间又称吉祥月、孝亲月,此时正是人间初秋,部分农作物成熟的时候,族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酬谢大地的恩赐,用新稻米、时令瓜果等等作祭供,告慰先祖丰收在望,祭祀赶在中午前,大概是为了让先祖们在午饭前能够先于世人品尝到丰收果实以示敬重吧。这几个节日明显都与农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中华文明,说到底还是农耕文明。

《左传》中有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就是兵戎,指军事国防,而这个祀,就是祭祀,而且,祀在前而戎在后;祭祀,在古人眼里就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开始,也是对先祖、英灵所做贡献的敬重,没有祭祀,就是没有敬畏,就没有人类生活的一切;祀与戎,都是与一个民族能否生存下去息息相关的;甚至如师出有名、先礼后兵的思维基础,是不是也源于这类基因传承都说不定。

如果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话,当我们忽视了对先祖、英灵的祭祀,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这个民族会失去灵魂;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大致如此罢。

总之,我们这个民族无论美善还是丑恶,无论悲喜还是甜苦,无论如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少顽疾,又是如何的“恨铁不成钢”,认清自己并不是为了贬损自己,而是为了自省且坚忍,我们的基因里永远摆脱不了这种基于农耕文明的思维,诚如“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的宏大,不是我们升斗小民要考虑的事,作为普罗大众的一员,如父亲所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活过了就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给别人添麻烦,多做善事,不沾恶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此刻,站在父亲的墓碑前,我举起酒杯:爸,敬您三杯,我先干为敬,听您的话,我们一切都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