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临泽凉粉

2022-09-29 19:35:19    作者:□ 陈绍祥    来源:今日高邮

我11岁那年夏天,第一次尝到临泽凉粉。那天太阳火辣,知了叫个不停。母亲带着我乘生产队卖粮船上街(我们那里称去临泽镇叫上街),粮站在后河,卖完粮船移到前河供销社门口买化肥和农药。船靠岸后,我跟在母亲身后,穿过两条巷子便到了当时最热闹的西衔,母亲去布店买秋季换装的布料,我去租书摊看小人书。《铁道游击队》(上)刚看完,正准备取第二本,母亲出现在我面前,“船要开了,下次再来看吧。”我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还未焐热的书,垂头丧气地跟着母亲往西走。走到一家卖开水的老虎灶前,母亲说:“给你买碗凉粉吧?”开水店隔壁有凉粉卖。“师傅,来碗凉粉。”店里立马有个男人应道:“好咧,五分钱一碗,童叟无欺。”一位四十多岁的师傅掀开粉墩上的盖头,手执小巧玲珑的刨子在粉墩顶上一旋转,刨出一团浅绿细嫩粉丝,手一撮满满一小碗,搛少许什锦菜丁,加蒜末,浇生抽,滴麻油,母亲接过碗,用筷子拌了拌,递给我。先吃一小口,还未细品,凉粉已调皮地滑入胃中,凉凉的,嫩嫩的,滑滑的,香香的。眨眼工夫,一碗凉粉全部下肚,先前的不快顿时一扫而空。我当时想,要是家里有这样一个粉墩,谁想吃就刨几下,那日子该多美啊!后来才知道,店主叫严小马,做的绿豆凉粉有劲道,口感好,每天只做三盆,主要卖给老顾客。做绿豆凉粉名气更大的是陆家父子凉粉店,陆本章和陆春遂做的绿豆凉粉堪称临泽一绝,方圆二十里无人不晓。

二十多年后,我调入临泽中学工作,品尝临泽凉粉的机会多了起来。严小马师傅早就不做凉粉了,临泽镇成立国营食品公司时,吸收他为正式职工,他改做豆腐、百页了。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严家凉粉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陆家凉粉经历一段辉煌后,陆父年迈做不动了,儿子有了更好的去处,陆家凉粉也撤摊了。

临泽是个大镇,从不缺能人。高家看准时机,着力接棒做临泽凉粉。高父有六个子女,正为三个没有找到工作的儿子发愁。他召集儿子、媳妇商议,指望安排工作要等到猴年马月,不如学做凉粉吧。本钱小,风险低,做成了,糊口过日子不成问题。三个儿子求教于同行,将绿豆粉改为大豆粉,试着做,相互比,相互评,及时改,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劲道的凉粉还真做出来了,得到了资深美食家的认可。出摊前,又将佐料作了调整,生抽是经过熬制的,更鲜。除什锦菜丁、蒜末、麻油外,增加了胡萝卜丝、嫩香菜末、辣油、醋,客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老六在临泽小学附近设了凉粉摊,兼卖饮料。老四的摊子摆在中街新华书店旁边,老五的摊子放在关帝庙巷口东。一时间,高家凉粉名声大振,每天摊位四周围满了人。一位从临泽走出去的博士,二十多年后回乡探亲,点的第一道菜便是临泽凉粉,吃了高家做的凉粉后,连声夸赞:“不错,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味道。”

在临泽中学工作的十七年里,闲暇之时,一份卤香四溢的孙老四家盐水鹅,一份白如雪、亮如蚕丝的高家凉粉,加上切细的黄瓜丝,再用佐料一拌,搭上两瓶啤酒,那日子快活似神仙。

退休后,我又回到老家品尝临泽凉粉,心仪的凉粉依然是质纯如玉,入口有劲道。时间在变,临泽凉粉的口感一直未变。高家已不做凉粉了,妯娌三人岁数大了,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三个出摊女人,起早贪黑,风吹日晒三十多年,从年轻媳妇变成腰驼背弯的老奶奶,该收摊歇业享享清福了。镇区设摊的相冬霞、杨二子,镇东设摊的房士奎,又接力做出了有劲道的临泽凉粉,生意依然红火。

上蒸下煮的三伏天,一份有劲道的临泽凉粉,仍是我的最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