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18:44:31 作者:□ 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乡下的秋天呢?九月末的一天上午,我开着车,到乡下“寻秋”。
停下车,在友人的陪同下,步行在乡间大路上。乡下的秋哪需要寻啊,那浓浓的秋色秋景直向我涌来。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水稻黄豆,一丛丛开着白花的芝麻,一架架顶着紫花的扁豆,一畦畦水嫩的韭菜,一团团山芋芋头,草垛上野蛮生长的丝瓜,还有散发清香的桂花,绘成秋天的大特写。我享受着明艳的色彩,分享着丰足的果实,回忆起小时候在乡下秋天的种种快乐的事情。
远眺与近观,无不感受到秋天抒写在田野里,秋色倾泻在大地上。
走到一个虾塘边,十几位女性穿着胶布衣裤,在塘中喜盈盈地分拣罗氏沼虾,另一边十来位男性有说有笑地整理着鱼网。我忙不迭掏出手机拍下捕捞场面。同行的三垛镇兴联村负责人介绍,今年养虾是大年,一亩一般能赚万元以上,别看那些拉网的老年人,一季下来,也能挣万把块钱,只可惜,拉网者的年龄越来越大,从事拉网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很自然地聊起了养虾。兴联村是养虾大村,全村养殖13000亩,占全村种地面积的70%以上。兴联村养虾已经超过20年。村民们以养虾致富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在养殖中壮大。
走着走着,到了另一个虾塘边。一位老年男性提着一个水桶,在塘边捡拾死虾,见我们来,拿起一只虾,举到我的面前问:这病能够治好吗?我一脸茫然。同行者中的一位说,这虾得了病,你看虾头上的白斑。塘里的虾要赶紧捕。老年男性面带无奈地说,是要捕啊,但经纪人说虾子多了,一时销不掉。
农民养虾有三怕,一怕铁虾子(养不大的虾子),二怕虾生病,三怕气候反常。养虾周期是8个月,头尾各两个月比较轻松,中间4个月,提心吊胆,每天夜间都要巡塘,看水色测水温,观察虾子的生长状态,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一旁的村负责人家里也养了40亩田虾,他说的应该是真实情况。我从中掂量出农民在种养、收获成果过程中的艰难与付出。
另一位同行者说,农民养虾的历史不短,但还在摸索中,虾生病了,虾塘里的杂鱼多了,如果一味用药,环境不允许,消费者也不答应,用生物办法治病除杂,才好,比如在虾塘里放几只鳜鱼可以除去小杂鱼,放些螃蟹也清除病虾死虾,但这些也只是尝试。养虾人的年龄大,知识水平不高,新方法不易接受和消化。我想,谁能解农民养虾之痛?
关于养虾之种种,于我是意外的收获,我的本意是寻秋赏秋的。我暗自高兴。
不知不觉中已是中午。
午饭是我30多年前的一位学生招待的。30多年中,各自忙于生计,只见过一两次,我早就听说这位学生经过多年打拼,办了企业。到了现场,听他介绍,让我惊喜。两个厂区,几十位工人,生产安全产品,与央企配套。近两年虽受疫情影响,产销有所下降,但总体情况还不错。在场的还有四位学生,一位在国有金融企业任职,一位在私营企业做着高级主管,另两位供职镇政府,家里还养着鱼虾。他们的子女都已学成就业。看得出,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家庭是幸福的。作为曾经的老师,我为他们高兴。
我年近七十,几位学生也已经奔六了。
我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深深体味到这次寻秋之旅的特别意义,我似乎也成了秋天的收获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