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予人尊严

2022-11-03 18:22:38    作者:□ 王树兴    来源:今日高邮

尊严在当下被有些人归略为“面子”,粗鄙化的情形下也不难发现,它在生活中被日益强调,构成个人品格和形象所包含的重要成分。这些年我写了一些生死题材的小说,在我看来,生的尊严可以是个人努力,而死的尊严则是他人给予的,取决于你生前是否被社会尊重。我的朋友李冬宁的观念肯定与一般人不同,甚至影响过我。他说:“对任何死者都要给他作为人的最后尊严。”他做过殡仪馆馆长,这是他的职业观。

我曾经在殡仪馆深入生活,学习和操作过殡葬工的整个流程,我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深挖情感故事,想触及送葬人以及死者的灵魂,想将来借此写出一些深刻的东西。谈何容易,小的难是共情,大的难是悲悯。

无论文学还是电影,死亡本身都给已死、临死之人和未亡人的世界带来了大变故,一切指向都在说明生命重建和创伤修复的难度,礼赞对于生死体验的审视和对于人类共通痛苦的理解和包容。真正的避讳是因为恐惧和无视,恐惧是因为无解、无知。于是,我们需要得到帮助,或者帮助别人。

在殡仪馆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听呼天哭地锣鼓喧天,体会人生末端应该比其他阶段更需要尊严,所谓的最后一程,盖棺定论。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哀怜在市井人情中死亡来临时的各种无序与伧俗。人们热衷于在各类谈资里展示外人的死亡,对于自己和亲友的死则在原罪般深重的忌讳里逃避,拔高死者的品格,美化死者的形象几乎是通常的,流行的做法,其道德经验建立在薄脆的外壳上,内里孱弱无助。而这种状况下,我寻找一种脱俗的,有质地的光芒。在作品《归途》里,见义勇为少年董小鲁的母亲,一个羸弱的下岗女工,寻求儿子的死亡真相,只为践行与儿子的承诺,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让虚假的荣誉让他丧失死的尊严。

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一个人的处境,上升一种境界,我对董小鲁的母亲不可思议的做法,由衷地表示敬意;而对于一个老警察的死,超出亲情的那种爱戴和礼遇,我理解为是给那位不知名的乡村警察,也是给具有人文情怀的中国警察的致敬!

生与死是人性的舞台,在幽微曲折处该有那么一点真实的面目,回避无济于事,也不可能慧剑斩情丝那么利落。敢于正视死亡的恐惧是一种进步,敢于真实地面对死亡真相更是一种莫大的勇气。

诗人海子说:生命只有两天,一天活着,一天死去。我理解,这两天不是一条直线,而应该是一个圆。尽善尽美的死和尽善尽美的活一样重要,一个人没有完美的生活,死起码要完善,要有最后的尊严。人生归途的底色不应该是灰暗的,温暖的关怀可以让它透亮,可以让它激励人生。

同时,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有尊严地躺在那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