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民间社会生活图景的呈现——读王俊坤散文集《岁月苍翠》

2022-11-20 18:34:32    作者:□ 孙德喜    来源:今日高邮

读了王俊坤散文集《岁月苍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8月版),我最初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烟火气息,可以借用当前人们常常说的词语“接地气”来概括;随后从这些散文中读出了高邮地区的民俗风情,体味到江南水乡文化的风采,看到了传统型农耕社会田园牧歌的生活画面;接着读到了富有情趣的生活味道,进而为作家浓浓的乡愁所感染……读着读着,我最终看到了作家呈现给我们的民间社会精彩的生活图景。

民间社会,按照通常的说法,是与官方社会相对的。如果落实到王俊坤的散文,我以为应该是一种传统的自然的状态,很少受到外部打扰和干预的。王俊坤的散文所写的基本上是他童年和少年时代记忆中的生活图景。王俊坤出生于1960年代初,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就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政治挂帅的年代,如果说一点点不受现实大环境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散文中也有不少流露出社会大环境的某些因素,但高邮北门地区的社会基本上还是自然状态的。《戏说北门武林》系列叙述了那个时代北门武林排行的事。这件轰动整个高邮城的大事,按照主持人金驼子的话说,“纯属民间行为”,仅仅是“民间活动而已”。就这场武林排行过程来看,从众人推荐主持人金驼子到众人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武林高手,从表演赛技的场地到确定排行……既没有领导出席讲话,也没有官方出面资助,就连作为官方象征的奖杯、奖品与奖金什么的都没有,完完全全应合了金驼子的话。不只是武林排行,就是每年灯会的上灯与看灯,也都是“民间的自发行为”(《看灯》)。其实,不只是这个事件,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北门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的,大人们该挣钱挣钱,该喝酒喝酒,该吃熏烧吃熏烧,该聊天聊天,该干什么干什么,很少受到外部干扰,也很少得到某种指令。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和游戏方式,他们既可以在家帮大人干活、挣钱,也可以和小伙伴们抽陀螺,滚铁环,上树捉知了,下河游泳,打架,甚至拿蛋库的臭鸡蛋对砸,但是他们既没有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控,也没有按照要求去参加政治学习或者批斗大会,他们都是在天性之下生活与玩耍。“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很自由放松”(《荷花塘》)。因而,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享受到许多快乐,拥有各自的快乐童年和少年。

正是由于处于自然状态,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王俊坤散文中的那些人总体上来说心灵得到了自由。在一些人看来,自由似乎是高大上的东西。其实,自由很简单,就是排除各种干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做自己想做的事,按照人的本性生活。因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涌现出像孙小五子、朱顺宝、童钢强、陈永亮等异秉式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各自显示出其独特的风采,而且为当地的生活增添趣味,还激励后生们的成长,并且为当地的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在王俊坤的散文中,北门生活的人们性情都很温和,包括那些来自山东的人,到了高邮这里,在保留豪爽和侠义的同时,融入了江南水乡的柔情。在《北门的夏天》中,那些三五成群的人在喝到高兴的时候,可以来几句“戏骂”。所谓“戏骂”,虽有“骂”的成分,但主要是开玩笑,也可能带点调戏和戏弄的意味,但决不伤感情,被“戏骂”的人当然也不会生气。在《岁月苍翠》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虽然可能产生某些矛盾,甚至吵架打架,但并不伤了和气,即使打到头破血流,也没有滋生仇恨,事后大家还是朋友,照样在一起玩耍,孩子们的家长也不会介意。而更多的是,像“南京佬”(《北门的夏天》)那样的大度,像“杨聋子”(《难忘胖胖的杨老师》)那样的“慈眉善目”,像阿三(《挑水的阿三》)那样的干活很“卖力”,像胡侉子(《胡侉子》)那样的直率,像张麻子(《北门有个张麻子》)那样的“为人很仗义”,像周大发(《北门周大发》)那样的一算准,像文大头(《文大头》)那样的“乐善好施”,像肖玉良(《戏说北门武林》)那样的“爱憎分明有侠义”,像朱国祥(《一套军装》)那样的情谊深厚……由此可见,高邮的民性虽然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依然表现出那么淳朴。这也说明高邮这块水土依然保持着农耕社会的敦睦与和谐。高邮的北门虽然在县城,出现在上世纪20世纪后期,但是仍然散发出田园牧歌的美。

民间社会是很浪漫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慢生活,尤其是在与数十年后的当下现实相比,显得更加突出。当然,民间社会也有其艰辛、苦涩的一面,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王俊坤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在《公厕与偷粪》中,人们既看到了排队上公厕的不便,又看到了孩子们偷粪的可怜和无奈。在《阿三》中,作家写到了瘦弱的阿三为人家挑了一担水才挣到一分钱,后来阿三在孤苦伶仃中上吊自杀。散文中的这些叙述虽然可能令人不快,却也很真实,是传统型的民间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图景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民间社会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民间社会的淳朴和田园牧歌式的慢生活渐渐消失,以前的各种建筑乃至于街道格局也都发生重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民间社会的固有形态被打破,社会交流频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都日新月异。因而,对于消失了的东西,人们只能到记忆中去追寻,并且努力通过语言文字予以复原,从而通过乡愁抒写得以纾解。

王俊坤全方位复原民间社会的生活图景,显然是深受其先贤汪曾祺的影响,他传承了汪曾祺的清新雅致,写出高邮水乡的民俗、民风和民性,突出了民间社会的自治、自由和智慧,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趣味,同时也挖掘出高邮民间社会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走进王俊坤的散文世界,也就走进了数十年前具有汪曾祺韵味的高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