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市井,风景 ——读王俊坤《岁月苍翠》

2022-12-01 19:53:46    作者:□ 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认真读了王俊坤先生的散文集《岁月苍翠》,感觉到:人生易老,岁月不老,江山永远苍翠。

王俊坤的文章,把读者又带到了那些熟悉的场景,北门外、东大街、大运河,景物、人事……

王俊坤的文章,抒真情,接地气;有欢乐有悲伤,有幸福有苦难。《北门三笑》,充满了北门人的欢笑。笑的什么事,通电、通水、通广播。这个“三通”,对于北门外的人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可对于当下的青年人来说,那有什么值得笑的?从他们记事起,就生活在一个电能无所不在的世界,冰箱,空调,电视机,电饭锅电磁炉,没有了电,怎么过日子,那是无法想象的。同样,没有自来水的日子,也是无法想象的。可我们这一代人过过没电没自来水的日子。带罩的煤油灯已是非常好的照明用具了,一家老小,团在油灯下,大人做针线,小孩看书做作业。吃水靠的是井与小河,那是要人力去把一担担的水挑回家倒在大水缸里的。我家住在汪家巷,巷口南直对着臭河边。担水时,得小心翼翼地用水桶漾一漾,似乎漾去了水面上的不洁之物,一不小心,却泛起了河底的沉淀物,得再让它沉下去,才能重新舀水,回家用明矾沉淀才能吃用。这些是青年人没有感知过的。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写出来,历史就少了一笔,后来的人,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写出来了,青年人才晓得,啊,几十年前人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至于通广播,现在倒真的不通了。电视机、收音机、智能手机充斥每个家庭,人们想看什么看什么,想听什么听什么,还要那小喇叭干什么呢?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政府有了财力,社会公用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看王俊坤的文字,再看现在,这就是对比,这才知道今天生活得好,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王俊坤笔下的人物,现实的白描手法,在平静的叙述中,让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如《挑水的阿三》。阿三近三十岁了,读过初中,做了知青,因身体瘦小,不堪农村的劳累,偷偷回城,在搬运二中队的板车库里打地铺,给人家挑水挣点生活费,别人一担二分钱,因为他个子小,水桶小,只要一分钱,求婚不能,孤独如草,终于有一天,阿三上吊死了。他死的前一天,高邮北门家家通了水。又如《北门有个张麻子》,张麻子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靠自己的辛苦勤劳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但是他的一个十二岁的叫玉英的女儿,面黄肌瘦,没钱看病,有一天,竟死在炉灶边上。如花的年纪,却在贫穷中凋谢了。

1978年,有了改革开放,王俊坤的笔端流露出了心底的欢欣。他歌颂家乡的发展,家乡嬗变的题材,在他的笔下,何其轻快!像《静静的枕木湾》,结尾时说:嬗变的不仅仅是静静的枕木湾,举目四望,何处不是?再像《重访搭沟桥》的后半部分,作者写道:眼前还是一亮。然后作者深情描绘了搭沟桥的变迁,两岸风光,人们的精神面貌。正所谓旧貌变新颜,故人不相识,心情何其爽朗。

高邮城区的历史、文化,是作者深情关切的,历史与文化,离开了文字的描摹,还怎么能传承?青云楼,水部楼,高邮城及其城楼,镇国寺的钟声,无不得到作者的深情关注。这些描写,让后来者知道了远去的历史与文化。

赞水,写水,也是王俊坤这一文集的特色。高邮城居高邮湖东、京杭大运河东,他的笔下有大运河,高邮市河,北澄子河,元沟子河,新河,运河故道,琵琶洞,马饮塘……让人们知道了水系的来龙去脉与变迁,吃水不忘开水人。水多,水上的桥当然就多,古色古香的廊桥,点缀着新高邮的生活,王俊坤的笔下,写水写桥亲水爱美赞家乡,倾注了他对家乡的深情挚爱。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俊坤正有着这样一双寻找美发现美的慧眼,还有一支描写美的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