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外婆庄子

2023-01-10 22:00:42    作者:□ 赵旭东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外婆庄子,是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子。

我们小时候,过年了,除了有鱼肉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之外,还另有一份期盼,那就是去外婆庄子,给外公、外婆、舅舅们拜年。此外,寒暑假、星期天,可以到外婆庄子走亲戚,特别是暑假里可在那儿住个十天半个月,上树捉蝉,下河抓鱼,帮舅舅放鸭,尽享水乡的野趣。

1959年夏秋之间,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母亲及两个姐姐随父去高邮县城生活。那年十一月份,我在县城出生、上户口。在我幼年时期,母亲曾将我送到乡下外婆家,让外公、外婆照看一段时间。那时的我,在外婆家生活,没有留下一星半点的记忆。有一则关于我幼年的故事,外婆、舅妈讲了几十年:稻子收割季节,打谷场上,大人们用笆斗将晒干的稻谷扛在肩上,集中倒入粮囤里。我光着屁股,也学着大人们的举动,用舀水的瓢装满稻谷,扛在肩膀上,打着号子,一瓢一瓢地倒入粮囤,其憨态逗人发笑。

1963年,我们“半家”(包括母亲、两个姐姐、我,还有怀在母亲肚子里的四弟)下放农村,重回乡间落户。出于多方面考量,父母没有选择父亲的老家落户,而是选择了母亲的娘家——外婆庄子落户。

随母下放的那年,我虚五岁。在我后续的童年、少年,过年了,看着姨娘家的孩子们到外婆家里来拜年,一玩就是几天,很是羡慕。我们家拜年的茶食,都是母亲买回来之后, 就直接送给外公外婆了。我没有感受到在正月初二,穿上新衣、换上新鞋,拎着茶食到外婆家拜年的氛围。

从1963年下放,到1977年招工进城,我在外婆庄子生活了十四年。

一晃,离开外婆庄子已经四十几年。我的长辈们越来越少,先是外公在1968年走了,后是1984年母亲去了、外婆也去了,大舅因病于2000年离世,小舅于2001年不治而终。外婆庄子上的长辈中,只剩下两个八十岁上下的舅妈。每年,我下乡去给两个舅妈拜年,也顺便走走看看,在曾经的外婆庄子,找寻儿时遗落在这里的轶事和旧梦的碎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