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泥草课桌

2023-01-12 19:59:52    作者:□ 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1978年秋季开学,我离开中心小学,怀揣中心校的介绍信,到地处偏远的管家学校去任教初中语文。

该校在我们三阳公社(1982年更名为武宁公社,1983年更名为武宁乡)西北面,被戏称为“西北利亚”。去那里,有“被流放”的感觉。离家十多里,那时没有自行车,来去全靠两条腿(号称“11号”)。去前我对该校了解不多,只知道路程远,又都是些乡村土路,少有教师愿意去。去了才知道,路远路差在其次,办学条件也是全公社最差的,比如,课桌竟然是用泥和稻草混合做成的。惟有一点让人产生好感的是该校的地理环境好:不近村,无村民往来打扰,无村办厂噪音,安静;三面环水,犹如小岛;校园四周树木葱郁,栖鸟很多,鸣声上下;隔河是广袤的农田,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眺,看庄稼,观日出……就凭这一点,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该校是完小外加两个初中班(俗称“戴帽”初中),有师生两百多人。我担任初一年级语文和小学的自然、画画等课,七七八八加起来,每周十八节课,课务负担不算轻。

泥草课桌是该校一穷二白的见证。据了解,当年,封伯达校长白手起家,创办了这所学校。他是泰兴人,制作泥草课桌的经验也是他从老家带来的。他先请木匠师傅制造木模,将准备好的泥草混合物在模里压实,晾干后就可以交付使用了。做泥草课桌不需花什么代价,只花点人工。但泥草课桌那玩意儿毕竟是泥草混合物,桌面子用久了会产生泥灰。学生伏在上面写字,本子、衣袖、衣襟等无不沾染灰尘,没有一点干净气。夏天,教室没有电风扇,学生身上出汗,伏在桌上午睡,结果不仅手上、膀子上有泥灰,嘴角、脸庞也印了彩。冬天,泥草课桌直冒寒气,冰冷似铁,学生不敢往桌上靠。长期伏在上面,稚嫩的小手就容易生冻疮,我们只得号召大家带些家中的坏衣服铺在桌子上面。这样一来又麻烦了,教室里被搞得破破烂烂,丁丁挂挂……

泥草课桌上的“文化”杂陈,但桌面很受伤。我刚到那里的时候,发现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文字和图案,有的用铅笔写的,有的用钉子划的,更多的是用小刀刻的。有的桌上刻着大大的“早”字,有的刻着一些同学的绰号,有的刻着歌名,有的刻成小猪、小狗图案。这些“文化”,随心所欲,任性而为,有文雅的,有陋俗的,搞得桌面伤痕累累。

泥草课桌虽然稳重,像一台台笨重的机器静静地立在教室里,但着地的桌腿受潮就会影响使用寿命。学生都是些顽童,课间追赶打闹,爬上爬下……诸多因素,造成泥草课桌时有断裂,虽然没有造成伤人事件,但师生为此提心吊胆,时时提防。

1981年暑假,学校和大队谈妥,利用学校栽种的一些成材树木,大队安排木工打制了简易的木课桌。有了木课桌,泥草课桌就被淘汰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