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0 17:56:37 作者:□ 朱琴 来源:今日高邮
几年前老家拆迁,我从热闹的老城区搬到了冷清的南开发住宅小区。刚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太适应,超市商店皆无,小区住户寥寥,衣食住行不方便。近几年随着城市拓展,单位东迁,交通便捷,小区的住户也日趋增多,于是小超市、饭店、快递店接踵而至,每天傍晚小区门口散步的、遛狗的、打牌的、跳舞的、闲谈的人越来越多,寂静的小区一下子喧闹起来。
小区有些中年妇女便干起老本行菜农,在附近的空闲地种点时令蔬菜,自家可以食用,多余的也可以换点小钱补贴家用。每天早晚,菜农们在小区门口路边一字排开,抢占摊点,争相售菜。因为我父母年事已高,哥嫂忙于工作,日常生活由我帮衬料理,所以每次要购买两个家庭的菜。久而久之,对于我这个所谓买菜大户,从不还价,自带买菜包包,尤其是现钞支付,小区菜农无人不知。哪怕我全副武装,带着头盔口罩墨镜,她们都会认出来,只要我车子一架,腿一抬下车,不是这个大姐喊:“朱姐呀,跟我买点菜唦,新鲜的,刚拔的,没有打农药。”就是那位阿姨喊:“买我这个呦!我就这么点儿菜,种了自家吃的,多点儿外来卖卖。”有个叫九红的大姐更加好,只要看到我来买菜,立马跑到我面前,边拉着我胳膊边说:“跟我买!你是我的老主顾啦,我跟你客气点。”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个抓一点,那个称一份,临了付完钱,又添一把葱放我菜袋里。旁边有个七十多岁的潘奶奶,从来不喊,看到我买菜,笑笑点点头打个招呼,每次我都喜欢跟她多买点菜,总是“倒篮”。她也隔三差五送点葱、大椒、大蒜之类的给我,嘴里嘟囔道:“给你回去做佐料吧。”有个大妈更加奇葩,直接抓一把菜塞给我,说:“朱姐呀,拿去吃吧,不要钱,自家种的,无所谓啦!以后多跟我买点菜哦。”怎么好意思呢!辛苦的菜农要经过松土、播种、浇灌、采摘、售卖,才有了我们的盘中餐,况且咱也不是那种占便宜之人,于是一来二去,推推搡搡,最终以廉价买单收场。
因为我每天要去看望父母,碎事颇多,经常到晚上才能归家。初夏的一天回来,发现徐大妈佝偻着背,坐在小区门口,在昏暗的路灯下独自卖菜,瘦小的身影显得如此孤独,于是赶紧下车,上前打个招呼:“徐大妈,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休息呀?”徐大妈一听是我的声音,立刻说:“我在等你呢。上次听你说,你去看父母每天回来晚,怕你买不到菜,就等你一下。这不,刚摘的新鲜菜。”我的心中顿时涌出一股暖流。多么质朴的徐大妈,因为我一句随意的话,人家就这么默默地等着。于是,感情战胜理智,稀里哗啦,又提购一大堆蔬菜回家,换来了先生一顿数落和次日老妈的一阵唠叨,都是气温高、菜易烂惹的祸。
同菜农接触多了,烦恼也会随之而来,因为她们卖的品种有限,今天想要买的菜这个奶奶没有,而那个大妈却有,肯定是毫不犹豫下手,于是奶奶便嗔怪着:“跟她们买了,不跟我买啦。”那边大妈听到回怼:“好玩呢,人家跟我买得好好的,你喊什么呀。”旁边矮个大姐又插嘴:“老跟她一个人买才好呢,你又不得人家想要买的菜,喊什么哎。”看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互怼,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于是再慷慨一次,每个人都买一点,这样总平衡了吧,几个大妈都开心地说笑了,只是我兜里的钞票又少了几张,家里菜多腐烂扔弃,免不了先生又是一番责怪。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