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要强的盲人伯父

2023-04-06 18:19:12    作者:□ 王为江    来源:今日高邮

伯父属虎,生于1926年农历腊月廿四申时,此虎又称晡时虎。伯父三岁时,因高烧引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从此,明亮的世界在他面前是一片漆黑,并伴随他终身。伯父记忆力和听力超好,凭借熟悉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就能辨别出从他身旁经过的人是谁,并能准确地叫出其姓名。

随着祖上家道中落,年幼的伯父曾随着一家人背井离乡,去苏南逃荒要饭。十二岁的伯父又因祖父病亡而失怙,祖母领着伯父兄妹四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窘迫。伯父十五岁时,就用他稚嫩的肩膀,分担了养家糊口的重任,替村里人推磨、舂碓、拉犁、推河泥船、踩车,以换取雇家的食物,勉强维持家里生计。

解放后,我们家分得了土地,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伯父性格要强,立志要改变家里的贫穷,租种了别人家十几亩田。此后家里种田人手不够,总是伯父和人家换工,别人家车水灌溉农田都是三四个人,而伯父踩车车水总是一个人。他不分昼夜地踩着车轮转动车水,一双脚板磨出了血泡都顾不上休息。短短几年工夫,我们家生产生活物资已有结余,并且还拥用耕牛、农船、风车等大型物资。

人民公社化后,由于伯父是盲人,按当时的政策,应该享受集体困难户补助待遇,但伯父坚信自己有手有脚,自己挣工分能养活自已。就这样,伯父在生产队社员的关心帮助下,总能找到适合的活。

那时社员下工回家吃饭,都是听从集体统一号令,时间紧,走路急,田间小路高低不平,河堤岸边大小水沟多,伯父即使有人搀着走,也常因光脚走路,脚趾头踢到硬泥块或杂物,碰得皮开肉绽,血迹印一路。有一次,因中午急于回家吃饭,路过一个大泥沟,伯父一时大意,抬脚跨越时落空了,胸部重重地撞在泥沟一侧,倒在沟里好长时间才缓过来。他一手捂住胸口,强忍疼痛回家,卧床休息了两天后,又坚持去生产队出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适合伯父做的农活越来越少,但他仍有决心和毅力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搓绳来挣工分。直至八十年代,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伯父才享受了政府的五保待遇。

伯父和我父母亲一直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灶台上烧饭。他把我们姐弟四个当亲儿女。在饥荒的三年困难时期,他为大集体食堂烧饭。集体分给他的份子粥、茨菇,他都分给我们吃,总是说“宁饿竹子不饿笋”。

伯父教育我们的一句口头禅是,“做人要有出息,不要被人瞧不起”。他和我父母亲一样,对我们兄弟仨奉行“棍棒出孝子,惯儿不惯学”的管教方式。我们有时犯错了,他同样可以教训。小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很不理解,甚至在内心产生过怨恨情绪。随着年龄增长,才领悟到长辈的用心良苦,希望我们都做有出息的人。

晚年的伯父也没闲着,平时大家下田劳作,家族孙子辈小孩都是交给他看管直至上学。家族的大情小事,他帮不了什么其它忙,但火头军的差事唯他莫属。每每回忆到伯父,浮现到脑海的画面,就是他独自一人坐在锅台后,一把一把地往灶膛里添柴加草的样子,明晃晃的火光,映照着他清瘦的脸庞。那双永远不能睁开的眼睛,其实比谁都看得透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