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善良大姐

2023-05-15 17:58:28    作者:□ 赵旭东    来源:今日高邮

大姐离开我们已经十几个年头了。近年来,大姐的两个女儿间或和我说起她们的母亲在世时的一些不为我知的事,每每忆及,令我动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姐在吴堡中心医院工作。那个时期,她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姐夫在社办企业上班,收入也不高,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女儿,还有一个祖母要赡养,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医院紧邻县属吴堡中学,就在自家生活那么清苦的境况下,大姐的那两间简陋的宿舍里,先后接纳过她的表弟、堂弟、姨弟、外甥等就读住宿。大姐不但要为他们的吃喝拉撒操劳,为他们的学习操心,还要在本就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些,贴补他们的生活开支。尽管这些子弟们,都是自家的近亲,但从寻常的人情世故角度去品评,大姐先后多年、予多个就读借宿者以无私付出,这样的坚持,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1986年,大姐举家搬迁到县城近郊邓桥。1988年,她的工作也调动到城北医院。从此,大姐的家便成了她与姐夫两头亲友以及老家乡邻们的接待站、中转点、小客栈。上城办事的,就医问药的,走南闯北经过高邮的,一来几个人,坐下来就吃饭;晚上走不了的,或明天还要办事的,就在大姐家住一宿、两宿。大姐经常和女儿说的两句话是:“你人好,人家才往你家里跑的。”“人家到你家里来,家常便饭总该让人家吃饱肚子吧。”大姐家里本来就是四世同堂,加之这些“不速之客”,有时,饭菜不够了,大姐自己就啜菜卤子下饭,或下口面条充饥。那些年头,她的表弟、堂妹、外甥女、同学或朋友的子弟等等,初来高邮打工谋生,她家先后无偿提供过住处,短则几个月,长则年把时间。大姐的女儿们说:妈妈这么做,从没有过任何怨言牢骚,也从不会和别人提及。

大姐的女儿说过这么一件事, 我们的一个姑母家子女多,生活极其凄苦,大姐将一块白底缀着蓝色圆点图案“的确凉”布料给姑母做了件衬衫。这块布料,是那个时期妈妈压在箱底的唯一一块“高档布料”,因为,每年晒伏,两个女儿总喜欢将布料贴到脸颊感受那份凉爽。大姐还将这个姑母家的一个儿子介绍到一家建安企业上班。后来,表弟在这家公司驻深圳的工地上,染上了很凶险的甲肝。回到高邮后,为了节省医疗费,大姐没有送表弟到医院隔离治疗,而是将其安置在家里,只简单地在餐具上做了分隔。大姐从医院购回药品,亲自给表弟输液、打针。说到这些,几十年过去了,大姐的女儿们还是后怕,侥幸她们一家没有人被传染,更为庆幸的是她们的小表舅在妈妈的照料下很快痊愈了。

大姐在罹患疾病期间,一个舅表弟家嫁女儿,大姐按自家女儿结婚时对方出的人情钱加倍准备礼金。女儿们不解:人情钱不是你来我往,一钱还一钱吗?大姐解释说:我生病期间,人家几次来探视我,又是鸡蛋,又是老母鸡的,我们要感恩别人的好,人情钱加个倍,不多!听了妈妈的话语,两个女儿默默地点头。——这可是妈妈生病两三年,家里负债二十多万元的情形下啊,妈妈的形象顿时更为美丽高大!

大姐在弥留之际,和两个女儿反复交待:妈妈患病三年来,所有亲朋、同事、同学、邻居前来看望我的钱物,你们必须一笔一笔记录清楚,账本要留存好。但凡人家有个病痛或小灾小难,你们都要代表我们家前去探望、慰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