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17:58:29 作者:□ 濮颖 来源:今日高邮
江苏高邮是我的家乡。里下河水乡广袤的土地、千年流淌的大运河滋养着这座小城,也滋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我沉湎于这座小城的日常,体会着这座小城的冷暖,这里的市井烟火、人间万象,对于我都有着别样的熟悉与眷恋。
小说是生活的观察和积累,烟火、市井、风物、人情是生活的基石,也是小说的素材。汪曾祺先生说过,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汪曾祺是高邮人,我所工作的学校就是他曾经的母校。受先生的影响,闲来无事,我总喜欢到处走走看看,长街小巷、市场戏院,里面总有看不完的景致、听不完的悲欢,百姓生活中的微苦与轻甜是人世间的温暖所在,正如《包子太忙》中的郝英莲、郑大眼,《菜市街没有多余的土地》里的许良娣、张胜利,都是底层人物的代表,他们为生计奔波,执着地坚守着生活的庸常。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背后,有着常人无法体会的人生况味。
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搬迁到“菜市街”的。菜市街是个城中村,这里的居民世代以种菜为生,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村镇的变迁和菜农身份的转换,以及在这过程当中人与人关系的微妙变化,验证了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浮沉、物质生活与精神层面的相悖。
高邮是一座慢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小城慢生活的真实写照。“皮包水”就是吃包子,小城包子铺比比皆是。一年四季,无论晨昏,我都会在包子铺氤氲的热气中看到一张张红扑扑的脸。不知为何,这些粗糙的、微黄中透着两块红晕的脸庞和菜市街新老居民的生存状态一直搁在我的心底,也成了我创作的动力。《包子太忙》里的郝英莲跟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为了让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为自己,更是为女儿脱离农民身份,从农村来到城市,用最廉价的苦力和男人一样打拼,尝遍艰辛,甚至不惜丢失自尊。而当历尽磨难终于成了新城市人,却因为缺乏对子女教育而酿成终身遗憾。《我不是嫦娥》《颐养天年》《脱变》《吉祥平安》《行走的家园》等,都是以女性的视角去发现挖掘似乎合乎伦理,都在情理之中,却又超出平常意义上的人生经验。如果说上一部小说集《凤栖梧桐》完全是一种原生态的创作,是凭借着悟性、得益于自己神思的感性叙事,这部小说集《我不是嫦娥》里则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问,有了更加开阔的时代视野和历史意识。
短篇小说如何设计自己的故事和时间,是我在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螺蛳壳里做道场,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小说比较贴切。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我始终将人物关系作为小说叙事的核心,把人物构建在短暂的叙事“行动场”中。随着空间与时间的交替,在叙述视角的变换中,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丰满,故事情节也随之慢慢站立了起来。“在失望与希望中摇摆”是生活的主调,也是这十几篇小说里蕴含着的“内在矛盾”,也正是这两种矛盾互相交织构成了这部小说集的主旨。
人与城之间互文式的辩证关系也一直在影响着我。汪曾祺先生一直把高邮叫做“那地方”,这也许就是“那地方”对高邮人的成就,也是高邮人对“那地方”的成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