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未竟的宏愿

2023-06-01 18:49:55    作者:□ 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某一天,两个学生站在孔子身边,一个是孔子最看重的颜回,一个是孔子最依仗的子路。他俩静立着,随时听候老师的差遣,聆听老师的教导,内心是虔诚的,神态是自然的。

孔子发话了,说:“你们俩何不说说各自的志向。”

这样的场面在《论语》里比比皆是。孔子实行的是启发式教育,也是问答式(讨论式)教育,《论语》里几乎没有一次是正正规规的课堂教学,因为孔子的学生大多是有过一定社会经验的,也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在教育内容上,有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实践教育、品德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简言之,是做人的教育。

子路一听老师让自己说说志向,立即开口道:“我愿意将我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遗憾。”

这是什么志向呢,这只是日常交友之道。但这符合子路的性格,子路率真随性,侠肝义胆,与朋友共用车马衣服而毫无怨言,是完全可能的。

颜回接着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颜回谦退隐忍,自律甚严,说出这番话也是正常的,而且,比较于子路,颜回的志向上升到了道德层面,注意到了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关系。

两位学生陈述了各自的志向,孔子并没有表示可否。

冷不防,子路冒出一句话,“老师,我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长期跟随孔子,他们亦师亦友,无话不说。子路提出这个想法,是情理之中的,料孔子也不会感到冒犯。

果然,孔子直接回答:“(我的志向)是使老者得到安逸,使朋友间相互信任,使年幼者得到关怀。”

孔子表达自己要处理好与老者、朋友以及少者的关系,蕴含的是仁的思想。他的这种志向把两位学生甩出了几条街,至于两位学生当时什么反应,《论语》中未有记述。

这段问答,记录在《论语·公冶长》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何不)各言其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志向只有十二个字,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是孔子面对社会现状心怀忧伤而发出的宏愿,也是儒家追求的崇高境界。仁者爱人,爱的是所有人,不是一类人,更不是某一两个人。

在那个诸侯割据、战争频发的时代背景下,注定孔子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及至秦始皇创建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中国进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民如同被困在一口反扣着的大铁锅下面,在黑暗中煎熬,每个朝代不乏仁人志士企图砸破铁锅,冲出黑暗,挽人民于水火之中,但无不以失败告终。

孔子的愿望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了。

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以后,人民当家作主,呼吸新鲜空气,过上自由生活。几十年过去,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向强起来迈进。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住房、教育、交通、看病等等基本得到解决。

今天,我们重温孔子的愿望,是不是说孔子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依我看,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快速发展,也产生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我甚至觉得,孔子的愿望就是说给今天的我们的,他所说的“老者、朋友、少者”,在今天还真出了问题。

去年,我老家的一个村子上,一位年过八旬的男性老人,自个儿住在靠近河边的小屋里,儿女在外打工,某一天的夜里,掉在河里淹死了,直到第二天才被村人发现。像这样的空巢老人,在农村,还有很多,他们的生活还做不到“安”,亦即安逸、安乐。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可是,城乡的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还严重不足,老龄人又如何能够安呢?

青壮外出打工了,小孩怎么办?要不,留在农村与老年人一起生活,家庭教育形成空档,小孩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不少成了问题少年。要不,带到城里与父母生活,但入学与考试成了问题,异地学习要到当地考试,又给家庭造成了困难。小孩的成长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关怀,问题少年越来越多,就是很好的说明。

至于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更是糟糕。诚信缺失已经成了社会毒瘤。孔子非常注重人的诚信,将诚信列为儒家核心价值之一。他说过,人无信不立。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信,孔子的宏愿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