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19:02:31 作者:□ 卢世平 来源:今日高邮
卢筱仙(1918—1990),名福遂,字筱仙,别号薜萝轩主,高邮三垛人。全国中医学会会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高邮盂城诗社会员,连续四届高邮市(县)政协委员,扬州市名中医。他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底蕴深厚,声名远播。2021年,他的故居被列为扬州市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纵观古今医家,大凡称得上名医者,无一不是通儒的饱学之士,诚所谓“大医者必大儒也”。卢筱仙一生精医术,通古诗,攻金石,善书法,著有医书《内科津梁》《临床实验》流传于世,尤其他的诗词,在当时高邮诗词界被推崇为名家。
卢筱仙一生共写了348首诗。从诗的内容与发展看,大致分三个时期,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基础期(1924—1958)。这个时期卢筱仙诗词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格律规范,思想纯朴,情景交融。创作的第一部诗集《南园小草》,共126首。诗大都是五言七言,内容以南园为背景,将幽静的庭院、弯曲的老树、鲜艳的桃花、流淌的小河、嬉戏的孩童、平淡的生活巧妙地用一首首诗词,构成了一幅幅人、情、景相互交融和谐的立体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切,意境非常优美。
他11岁时写的五言诗《村居即景》:“茅屋趁溪斜,煙村四五家,深楊藏睡犬,老竹架丝瓜,古树來歸鸟,輕風動落花,柴扉開啓處,倚杖看流霞。”深得诗家赏识。诗中描述了古树、垂杨、丝瓜,小桥、流水、人家,典型的传统村落情景,恬淡深婉,将人物和环境熔于一炉,尤其是“倚杖”两字更为点睛之笔。
《哭三女士鸾》:“可憐弱質忽摧殘,忍畀荒郊肉一团。風雨飘摇誰慰間,纖魂知否畏時寒。”讲述的是发生自然灾害那年,心爱的女儿士鸾因饥饿不幸夭折。短短28字,再现了父亲痛失女儿后“心滴血、泪偷零”的切身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父爱大如山的悲悯情怀。
他一生酷爱梅花,特在他家南园前院亲植重瓣腊梅树。七律《题自绘梅幅》:“不向繁华把艳呈,全从孤淡见精神。千秋知已林和靖,爱伴清高不染尘。”诗风典雅纯正,婉转含蓄,表达了他心中特别向往宋朝林和靖先生在孤山种梅养鹤时那种清静淡泊的理想生活,寄物抒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二是成熟期(1958—1979)。这个时期处于特殊年代,从卢筱仙所写的第二本诗集《薜萝轩诗存》68首诗词中不难看出,内容上既有暗暗为远离诗词而感到遗憾的忧国忧民之心情,同时又具有坚定鲜明的政治立场与强烈的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政治上的成熟。《满江红·声讨美帝支援越南》:“帝国妖氛,猖狂甚野心未歇。凭恃着,兽群乌合,行凶猛烈。动地鼓声声徹夜,漫天炮火尘遮月。恨无辜犯我兄弟邦,钢牙切。太阳出,消剩雪。纸老虎,焚身灭!好男儿誓不让金瓯缺。事世声诛威丧胆。全民义讨仇还血。奋雄奇醜敌聚全歼,光南关。”该词语言朴实粗犷,音调高亢悲壮,抒发了词人志欲报仇雪恨的爱国激情与必胜信念。
当时,他与当地诗词名家吴伯槐因为热爱诗词走到一起,互相唱和。白天坚持上班,夜晚便在煤油灯下悄然笔耕。诗成之后,两人虽同在一镇,但因特殊原因“不宜”见面互换诗文,就贴上“三分钱”的邮票,由邮递员传送,被传为美谈。
三是发展期(1979—199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进了中华诗词事业的逐步振兴,迎来了神州大地诗词文化的又一春天。这个时期无论创作诗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顶峰。他先后创作诗词154首,汇编成第三本诗集《筱仙诗存》。
茶余饭后,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吟诗填词,给诗社投稿,参加政协诗词联展,与全国各地诗词名家唱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期间他与高邮政协熊纬书、崔锡麟等诗家唱和的诗稿约占70%以上,内容大都以歌颂党、赞美新人新貌新风尚为主,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由、个性、真实的追求。
熊纬书(1913—2002),号卷庵,别署大别山人、放之等。高邮县政协委员、高邮盂城诗社社长。他的多幅书画作品曾与张大千、徐悲鸿等众多名家的作品同窗参展。崔锡麟(1902—1987),字叔仙,高邮人,时任高邮县政协常委、江苏文史馆馆员。这个时期,卢筱仙与他们同为高邮市(县)政协委员,因此与熊、崔、吴等三位诗坛名家交往甚密。
1986年4月25日,熊纬书自画山水小帧与自书对联一副赠卢筱仙:“运转通神韵秀藏,书能瘦硬逼香光。回春妙手承家学,诗继初唐祖范阳。”卢筱仙即用原韵作一绝和之:“擬退林泉以拙藏,愧无建树国争光。欣逢盛世随诸老,领略和风爱夕阳。”熊老又承和原韵一首:“小憇林泉以道藏,冲和气接斗牛光。医人卫理通医国,伫看云霞捧夕阳。”
1987年元旦,卢筱仙收到崔锡麟一首七律贺年诗:“一元复始景云红,万象更新改革功。爆竹声中夸盛世,椒花颂里祝年丰。人民幸福歌时雨,政策英明好党风。十亿同胞齐努力,子孙代代乐无穷。”即和崔丈叔仙诗原韵作诗一首:“彩旗高挂五星红,又贺新年喜颂功。举国欢腾歌国泰,连年捷报庆年丰。政通改革多成果,人愿和平树党风。盛世即今今勝昔,神州到处乐无穷。”
1984年12月28日,崔叔仙在信中对吴伯槐说:三垛医院卢筱仙的作品,诗与书法均佳,尤以书法,比卫夫人更美,比赵孟頫媚丽,尤过之无不及。弟为您老题词之长宣纸未裁截,建议托卢老续题佳作,装裱成长横幅,可以助您老之诗兴,以为然否?卢筱仙欣然应允,依原韵书于原幅之后:“传来锤练响丁东,炉火纯青见化工。把卷江南存想望,甓湖风韵有诸翁。”特注诸翁指崔、吴辈,意指诗人不独江南,而吾邮亦不乏其人也。
卢筱仙一生酷爱诗词,并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哪怕他历尽磨难也从不言弃。他所创作诗词思想鲜明,情感细腻,格律规范,功底扎实。他离世33年来,低调做人、用心做事的精神,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渊博的知识,一直在坊间口口相传,广为赞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