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烟火尘埃荤油香

2023-07-10 20:40:48    作者:□ 丁鹤军    来源:今日高邮

家乡人把从猪板油和猪花油里提炼出来的油称为荤油,奶奶在世的时候,也习惯称之为大油。一钵子荤油里埋着苦涩,藏着喜悦,是童年舌尖的珍馐美馔,承载着往日岁月几多淳朴的回味。

记忆中,家里每过一段时间,一定是要熬荤油的。熬荤油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我始终是这么理解和认为的。

父亲从大街上买回猪板油,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入锅加一碗清水,翻炒煎熬。我在锅门口帮着添柴烧火,稻草燃烧很旺,锅膛通红,跃动的火苗映红了我喜出望外的脸。猛火高温下,寸丁大小的肥腻肉膘翻滚着、跳跃着,发出“滋滋”的声响,白白嫩嫩的身子越缩越小,水分蒸发,猪油慢慢溢出,浓浓的荤油香味弥漫了厨房。油渣在锅里漂浮起来的时候,父亲嘱咐我,用火钳压住点火,改用小火慢慢熬制,直至煎变成金光闪烁的油滋渣子。家乡人把猪油熬制后的肉干叫作油滋渣子,是拟声词吧,应该是形容猪油熬制的过程中在锅里“滋滋”作响!那色泽金黄、松软脆酥的油滋渣子刚出锅,冒热气,这时候的美味是过时不候、回锅难再。我迫不及待地拈上一块送进嘴里,享受那“咔嚓”一声的脆响,肥而不腻,脆而不涩,一任油流满嘴,芳香四溢。

父亲用铲子沥住油滋渣子,把一缕缕清亮黏稠的荤油撇到搪瓷钵子里,小心翼翼地盖上盖子,放入碗柜,预防蝇虫侵入。父亲热爱生活,勤劳一生,烧一手的好菜。他熬的荤油不仅出油多,且易贮存,到了夏天,也不会有哈喇味。刚熬出锅的荤油是液态的,冷却后,变成了乳白色的结晶体,膏如白雪,状如凝脂。日后的一段时光里,家里就靠这一钵子的荤油,伴随着细水流长的寻常农家人生活。

儿时的一碗荤油拌饭,是极其简单却又鲜香无比的,更是舌尖上的一等享受。用筷子在荤油罐子里挖上一坨油,放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中轻轻搅拌,融化的荤油包裹着粒粒米饭,珠圆玉润,晶莹璀璨。再浇淋上几滴酱油,白亮亮的米饭便增添了些许红褐色的光泽。酱油咸鲜,猪油味甘,米饭香糯,不需要增添任何菜肴,一碗米饭很快一扫而光,意犹未尽,咂嘴舔唇。

农忙季节,无暇顾及生火做饭,奶奶就用荤油来冲“神仙汤”。所谓“神仙汤”,就是先把荤油、酱油、味精倒入碗里,开水一冲,再撒上点剁碎了的蒜苗叶子,一碗鲜香美味的汤菜就做好了。“神仙汤”里的灵魂就是荤油,没有荤油,味道当然要差一截。我小时候吃过多次,那是余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高邮籍老乡朱国斌,曾服役63军188师,退伍后返回第二故乡太原做钢材生意。他是菱塘回族乡人,但不是回民,一日无肉不欢。他烧菜用的食材特别,在现代人讲究养生的年代,痴心不改,坚持用料荤油。他掌勺做饭,邀请我去吃老家的淮扬菜。初尝一口,儿时熟悉的味道又久违地荡漾在舌尖。那独特的味道,是植物油无可比拟的,让我胃口大开,唇齿留香。

今年春节,我不慎摔了一跤,手术后在家静养。20多年的军旅生活,吃住在营区;转业后,单位距家也在5公里之外,一直以来,我已习惯吃在食堂,少有自己开火做饭。按下暂停键宅于家,却为一日三餐愁眉苦脸。国斌平日里大大咧咧,但人粗心细,特意为我熬了一罐子荤油送到家来。烧个菜,下个面,挑上一坨荤油,快捷方便,香味诱惑着食欲,自得其乐。小小的一罐子荤油,满载着战友的一份深情厚谊,让我感受着生活的阳光、人间的温暖和心灵的慰藉。

感怀年少的时光,笑中有泪,苦中有乐。运去的日子里融化着荤油的醇香,氤氲着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更让我想起远去亲人的忙碌身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