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张剃头

2023-08-03 19:53:42    作者:□ 陈仁存    来源:今日高邮

小时候在乡下,剃头就是剃头,没有人把剃头说成理发的,即使镇上的“大”剃头店也没有人叫它理发店的。乡下剃头匠夹着刀包走庄串户,像我们东庄的大筛子、西庄的金瘸子那样,白围子包着剃头家伙夹在腋下,到一处的时候把它放下来一抖,朝坐在大板凳上的人颈项上一围,剃头推子在脑勺后头“格叮格叮”推下一条一条路子,推完了,打来汤罐水洗头,肥皂石碱一块上,黑水一大盆。饱经风霜的老皮老脸,一刀刮下去都让人快活得眼睛细眯,嘴角歪得流口水,这时候剃头匠很自然地用腿挤住腰部,深怕他就势仰下去。

我喜欢在乡下剃头,仰着脸洗头,这样肥皂水不会弄到眼睛里,更重要的是可以躺在妈妈的腿上,感受她身上的温度和味道,每次都感觉她好长时间没抱我了。剃头匠拿剃刀在我的眉毛上轻轻刮一下,眉毛被刮得又细又长,眼梢更吊得分明,梳个小分头,照一照镜子,还真像个小唱戏的呢。

后来,我跟爸爸住在高邮东大街的吉升酱园。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剃头店,蔡家的、陈家的、徐家的,小孩子洗头都是跟大人一样站在架子盆边,眼睛闭得老紧,有时候还被肥皂水呛得要哭呢。爸爸剃头都是到窑巷口里头姓张的那家,门朝西,连着家中的院子,玻璃窗上端端正正的五个红字“东风理发店”,跟大街上的剃头店不同的是门框上有个红、白、蓝相间的转子,跟电影上表现旧社会大都市灯红酒绿生活的一样,推子也是电动的。他给我爸爸剃的头叫“飞机头”。先剃,后用火钳朝后夹得反翘,“刺啦刺啦”地冒烟,一阵一阵焦枯味,洗过后再拿吹风吹个前高后低。这是当时流行的干部发型,威严气派。

张剃头五十上下,头顶微秃,后背微驼。他一摇二摆的八字步,走路像个戏上的方巾丑。他在东大街不仅手艺好,而且为人谦和,喜欢跟人攀谈,犹爱谈戏。他自己也有一个拿手好戏,就是刮脸。一刀从眼角刮下去,让人舒服得快活似神仙,再拿下筋,人从躺倒椅子到跟着椅子坐起来,浑身通泰。这本领就像他门上贴的对子那样——“虽属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张剃头的老婆在东大街文游百货商店站柜台,她看上去比老公年轻许多,身材好,脸型漂亮。她的同事、姐妹一大帮,都到她家烫头、盘头,大波浪、小波浪。柜台美女的“半身照”不仅给店堂增光添色,也是东大街乃至高邮城上的靓丽风景,招惹越来越多的人品头论足。一有紧俏的东西,有人宁可挤破头也要到自己心仪的商店来抢买,就为看“半身照”。

张剃头有四个儿子,叫阿新、阿文、阿松、阿鹏,弟兄四人像四位小开(上海话:少爷),都是眉清目秀的,穿着也很海派,小方格鸭舌帽,浅灰色学生装,咖啡色中长西裤,白色运动球鞋,一丝不苟。弟兄四人放学都是排着一条直线回家。回到家,做完作业就在院子里结尼龙丝网,搞自己的小副业。

不久,阿新辍学回来跟他爸学手艺,剃头屋里不仅多了转椅,还多了女明星的张贴画。阿新子承父业,一直坚守着这个小小理发店。有一天,只见老头儿从外头回来,“豆腐块”还在鼻梁上,他跟朋友唱戏,还要赶下头的场子。从来无丑不成戏,他是戏友当中难得的丑角,《群英会》里的蒋干(方巾丑),《审头刺汤》里的汤勤(袍带丑)。他进门就给顾客来个“啊哈!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嗓音脆亮,酷似萧长华——他今天扮的是崇公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