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 19:40:42 作者:□ 卢有林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春节过后,朋友Z君因身体不适去医院体检,竟发现体检报告上出现了八九个刺眼的小箭头,为此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于是Z君高调宣布开启戒酒模式,可事与愿违,他陷入了戒了又饮、饮了再戒如此循环的泥淖,难以自拔。我是圈子里领导、同事、亲友一致公认的戒酒成功人士,于是Z君问计于我,我坦诚相待,献上“三不”之策,即不贪“茅五剑”,不怕得罪人,不要太实诚。朋友戒酒心切,似懂非懂。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我便对他和盘托出。
不贪“茅五剑”意为不贪饮高档名牌白酒。酒之档次有高中低之分,人之意志有坚强与软弱之别。有人高调宣称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滴酒不沾,并郑重承诺接受领导、同事、亲友的监督,如有违反甘愿受罚,大有不戒酒瘾非丈夫之豪情。但观其行,不过是有戒酒之心而无戒酒之能罢了,因为他戒的是低档白酒,观望的是中档白酒,难挡诱惑的是高档白酒。若酒席上用低档白酒款待,他则双手紧捂酒杯,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一个劲说:“戒酒了,别为难我!”每用“五粮春”“天之蓝”之类中档白酒款待,他虽手还捂着酒杯,但捂得不够严实;脑袋也摇着,但摇得不够力道;嘴巴里还说着:“戒酒了,别为难我!”但语气似乎也没有那么坚定。若敬酒之人也不苦劝,倒也罢;若敬酒之人笑脸相迎,真诚至极,再以“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之类的言论劝之,他捂着酒杯的手还是可以慢慢松开的。若参加较高级别的宴请,当“五粮液”“茅台”之类高档白酒闪亮登场时,他肚子里的酒虫似乎被勾了出来,喉结不由自主地上下滑动着。斟酒者只要将酒瓶伸向他的酒杯,他便以“今天就少喝一点”作自我安慰。此等戒酒,因酒而异,最终落了个“丑酒就戒,好酒不拒,一般白酒看心情”的笑谈。
不怕得罪人,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有人说酒场就是职场,这句话并不是纯粹的无稽之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人就是在酒桌上取悦上司,广交朋友,积累人脉,最终混得风生水起。然而,职场上也有许多滴酒不沾之人,照样居要位,干实事,成大器。由此可见“酒场就是职场”之说并非定律。但问题的关键是,你以前一直喝酒,且声名在外,现在想退出这个圈子,就难了。除了“不贪茅五剑”外,你还要做到“不怕得罪人”。试想,你若与同事、下属、亲友同席宣称戒酒不饮,且信誓旦旦,此后你与某领导同席碍于情面不得不喝,如此这般你又落得个“巴结领导,瞧不起小老百姓”的坏名,这不只是酒品酒德的问题,也是关乎到人品的大事。你下次再与同事、下属、亲友同席也就没有了不喝酒的说辞,因为你把自己给出卖了,怨谁呢?所以,真想戒酒,你就得放下名利,舍弃患得患失之心,不能因人而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去应对各色人等的劝酒,你就离戒酒成功不远了。
人毕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了戒酒总是得罪人,那也不值得,所以你还要做到“不要太实诚”。你宣布戒酒了,千万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该应酬的还得应酬,该面对的人物还得去面对,这就需要你打好太极拳,运用善意的谎言,保护自己,尽量不搞僵人际关系。在严禁酒驾的年代,开车赴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哪怕在离家不远的饭店,你也开车去。到了饭店包间,别人将手机、香烟、打火机等私人物品一一摆放在台子上的时候,你只要把车钥匙这么很自如地搁在台子上,这车钥匙就成了你最好的保护神了。不管领导有多大,同事多难缠,亲友“劝技”多高超,也不敢劝你喝酒,因醉驾导致严重后果的连带责任谁也担当不起。也有劝酒者为你找代驾的,这个就需要你以感冒了正在服用头孢为由为自己挡酒了。你不妨刚刚进入包间就轻轻地咳嗽几声,为你后面的“表演”做好铺垫。饮酒不能服用抗生素已成为人们的医学常识,如此也不会有人苦劝了。以感冒了正在服用头孢来挡酒的做法也适用于不会开车的男士。在酒桌上也有你开车他为你找代驾,你说感冒了,他逼着你拿出感冒药的苦劝之人,遇到这样的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你出门时与家人约好在什么时候来个电话,就说家里有重要的事情必须回来一下,但千万不要说得太惨,诸如得急病、遭车祸之类大不吉的话不能说,可以说某亲戚来借钱赖着不走、小孩的老师来家访了等等。你可以让他把酒给你倒上,但千万别去碰。电话来了,你边听电话,边往外走,走着走着你就到家喝稀粥了。回家后你千万不要忘记给主要领导发个信息,说明“情况”,请求谅解。这样巧妙脱身,酒也不会浪费,因为你没有喝,别人可以代劳。做人要实诚,但也不能死搬教条,将变通之法用于戒酒,不但保护了自己,还给了劝酒者台阶,何乐而不为呢?
戒酒,要相信坚持的力量,就这么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大家似乎忘记了你曾经也是一个酒友,甚至与陌生人同席,昔日的酒友还会替你挡酒,非常真诚地说上一句:“他不喝酒的,别为难他!”于是你在不知不觉中成功戒酒。
朋友听了我的话,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此后,Z君以“三不”之计行事,最终“修成正果”。半年后与我再聚时,在席间他竟能做到以茶代酒,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其他戒酒者所说的在席不饮如坐针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