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怀念母亲

2023-08-16 20:07:28    作者:□ 高耀光    来源:今日高邮

母亲走了,92岁。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女,没有多少物质财富,但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丰厚的。

母亲为人善良,有同情心。我家门上有个大妈,是个童养媳,因丈夫的政治问题受到牵连。在那个年代,村上人都避而远之,唯有母亲理解、同情并接纳她。她常到我们家来,向母亲倾诉她一生的悲苦。谈到伤心处,大妈哽咽,母亲一边安慰一边也为之落泪。亲戚朋友甚至过往的路人,有什么困难的,母亲都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母亲常说谁没有个难处,能帮衬一下,不是个难事。

母亲很敬重有知识的人。我们村上当时有学校、医院,母亲同教师、医生相处甚好,尤其是女老师都成了她知心的朋友。陈老师教书严格,又能歌善舞,母亲从心眼里佩服。陈老师是个有个性的人,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绪很糟,只有母亲能劝解得了、说服得了她,多少年了陈老师一直称母亲为“老姐姐”。还有一些夫妇老师,外出学习或工作忙时,就将孩子放到我家,母亲总是悉心照料。有很多下放的老师后来调走了,深厚的友谊让母亲和她们保持了多年来的联系。母亲对老师的敬重也深深地影响到我以及我女儿对职业的选择。我当了老师后,母亲常常告诫我说:“人家孩子是求前程的,教学要认真啊!”在从教的几十年中,我一直谨记母亲的这一教诲。母亲是家里老大,她的两个弟弟到读书年龄了,她只能辍学。尽管母亲只读了一二年私塾,后来却能读出一份报纸的相当一部分文字,她知道东三省沦陷的“九·一八”,她知道天上几大行星,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肥料中的氮磷钾,她知道的知识超出我们对她的认知。我想,这是母亲心中有对知识的渴求使然吧。

母亲是一个勤劳坚强的人。联产承包家里分得了几亩地,母亲多病,姐姐在外,弟弟尚小,父亲又在外乡工作,只有我上学放农忙假有时间回家帮助母亲做点农活,母亲劳动的艰辛我是亲眼目睹的。挖墒播种割麦脱粒栽秧施肥薅草等一系列繁重的农活,只能靠母亲一个人独自或换工去完成。她在凛冽的寒风中栽种油菜,在暴雨来临前抢收谷粒,大雪纷飞时在自家的菜园里忙碌。我记得一次装稻把的小水泥船由于负载过重沉没了,母亲没有沮丧,而是默默地将稻把打捞上岸,待别人家的船有空了才装上稻把送到场头。当我和母亲回到家时,村庄已是一片寂静,人们大多已进入梦乡,母亲仍坚持继续忙完一天的家务。

母亲又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她会做缝纫,我们姐弟三人的小褂裤都是她缝制的。一帮妇女时常来请母亲画个鞋样,裁剪个对襟外衣,或给衣服缝个边,绣个花,母亲都乐意为之。

母亲的英雄时代结束了,年迈的母亲生活需要我们照料了。我们弟兄两家紧壁相连,母亲走来过去,妯娌间从来没有因为母亲而起纠葛纷争。这么多年的照料,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不周,但母亲从没有抱怨,也从来不东家长西家短地饶舌。一次去浴室洗澡,有人跟母亲开玩笑,问她哪个媳妇好,她机智地说,两个媳妇都好!母亲是个有生活智慧的人,正因如此,她得到了两个媳妇的悉心照料,她的晚年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一家生活,只要力所能及的事,母亲都主动帮着做。要下雨了提醒该收衣服了,孙子孙女上班了她一定要送到门外再三叮嘱。吃饭的时候母亲坐在我们当中,听她叙往事说故人,或絮叨些家常,或饶有兴致地听我们讲新闻,其时我们洋溢在家的温暖、亲情的愉悦中。我常常带母亲到二桥那边,用小车推她漫游在湖边的小道上。母亲指点那湖光水色、花草树木,路边的摊贩不无羡慕地说:“儿子吧?多有福!”听了这些话,我内心产生的不是别人夸赞的满足,而满满的是母亲健在的幸福感。

母亲普普通通,她不是圣人更不懂“三不朽”,但在我们子女的心中她就是圣人。父亲在外工作,主要是母亲在“单手人”的情况下,将三个孩子拉扯养大,这就是“立功”;她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品质,教我们如何去做人,这就是“立德”;中华传统美德融汇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母亲的一生就是给我们“立言”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

一次不慎跌倒,让坚强的母亲再也没有能够挺过来。在母亲离开的日子里,我只能用这样的文字来缅怀我亲爱的母亲,寄托我心中的哀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