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去看大红袍

2023-08-31 19:43:34    作者:□ 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武夷山下,我们住的酒店门口西边是一条进老镇(现在叫三姑度假区,属武夷山市)的公路,抬头见到的大王峰在公路西侧,直线距离好像并不远。

武夷山区,盛产茶叶,路边,山下,重重叠叠的梯田,都是茶树。镇上,街边的小茶厂到处可见。大街边的宣传栏上,“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大文章”的文字醒目,是习总书记视察武夷山时的讲话。理所当然,产茶、制茶、卖茶成了当地最大的产业。

武夷山的景点相对集中。多个景点突出了茶的主题,让人感受到从古到今的茶文化。竹筏顺水由九曲飘流到一曲,上岸,进入一条名曰“宋街”的仿古街道,品茶卖茶是这条街的特色。顺着宋街,来到“武夷宫”,这是一处祭拜茶神武夷君的庙宇,殿宇庄严,古木森森,殿中一尊塑金长须老者为武夷茶神像,茶神面带微笑,双目远眺,似在思考什么。殿外有宋朝时种的老桂花树,有一石刻“中华茶神武夷君赋”,说:……茶史悠悠五千年。历三古而尊三元,上古茶祖神农氏,中古茶神武夷君,近古茶神陆鸿渐……

景区内,许多零星空地都种的茶树,茶树扺腰高,树旁的小牌上写着茶树名称:大红袍,金骏眉,肉桂,正山小种,水仙……时值三月(农历二月),茶树还未发新芽。

茶,是武夷山的魂,武夷山以茶扬名。晚上,张艺谋等三人导演的大型演出《印象大红袍》,舞蹈加解说,把茶文化做到了极致。山水实景,360度旋转的观众台,气势恢宏,集声光电于一体,以茶为主线,讲述了大红袍的故事。其中说到古时候有一读书人路过这里病倒在地。山里人为救他,入深山,采来上好的茶叶煎汤给他喝,治好了他的病。读书人进京赶考中了进士,皇帝赐他大红袍,他却恳请皇上赐武夷山的茶叶名为“大红袍”。从此,武夷山的茶叶就叫了大红袍。

由演出知道武夷山深处有几株古老的大红袍母树,已成为一景,景点就叫大红袍。我们从桃源洞去大红袍。路很远,有一大段峡谷。谷底的路却宽敞,路边摆着大小盆景,见缝插针地长着一小片一小片茶树。往返大红袍的人很多,都为了看这几株古老的茶树。临近了,看到人头攒动,路边顺山势建了茶肆,几张茶桌,几把茶椅,几位小姑娘,茶桌上一小牌,写着:不品茶,不入座。茶肆旁,一座用木头搭建的大看台上,好多人在拍照,人们抬头仰望着对面的山崖,山崖上有几株绿树挤在一起,那就是古老的大红袍母树!旁边的崖边上有三个石刻红漆大字“大红袍”。我不懂茶,不了解茶树,因此这几株古老的大红袍母树,与我心中的武夷山深处的古老的大红袍母树的高大伟岸的形象相去甚远了。这几株茶树粗细约如人的胳膊,也就三四米高,倒也青枝绿叶。看台边立着一石碑,碑上写着:大红袍记。文字告诉人们大红袍的故事,说:……长出六株茶树 茶树饮露 沐风 日晒 雾浸 形如娥眉 芽色紫红 这就是大红袍母树 在此已经数百余年了 本是平常之物 坚持得久了 使岩骨花香 成为神灵 今母树在石崖 如同神龛 六株列坐若圣贤 而无性繁殖的茶丛已遍布山间……啊,如今,它们的子孙已遍布山里山外,大红袍的声名,已驰誉中外,怪不得称之为老母树呢。听到旁边有导游对游客说:六株大红袍老母树弥足珍贵,政府用一亿人民币投了保险,对它进行安全管护,责任重大。我们也纷纷拍照,以为留念。回到旅店,我们都买了一斤大红袍,也不知正宗不正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