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18:47:37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我是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迎来高邮的第二次解放。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几乎同时我在城中小学第一批系上红领巾。小小少年,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骄傲地行队礼。而当时,父亲参股的同德布店倒闭,以致父亲失业在家,后由赵怀理介绍,到车逻轮船站卖票。来回三十里,为的是每天八毛钱,这样有大半年。父亲说:“活人嘴里不长青草,太阳会照到我家。”赋闲一年后的春天,他在供销社合作总社拿到了一张工作介绍信,欢欢喜喜地到送桥供销社报到,成了一名布匹柜台的职员。
父亲经过短暂失业的烦恼,更懂得有饭碗的重要。送桥供销社,我去过一次。父亲宿舍没有衣柜,床头放有小皮箱。那晚,我与他抵足而眠。早上起来,父亲先整理内务,上班后就站柜台。父亲一人当班,柜台成L形,货架后有记事簿与老黄历。当时的送桥主要就是南北向的一条街,相当于邮城焦家巷的宽度,一般赶集日、节日人多,买布的也多。有顾客来买布,父亲将布放开让顾客看,不满意的再换,不厌其烦。一位比他大的老大妈为其女儿挑布,做结婚新衣。当时的衣服不是黑色就是蓝色。父亲选了一匹带花纹的布,老大妈很满意,按照女儿身材尺寸剪裁了一块布料。中午父亲请对面柜台的职员照看一下,他去公社食堂吃饭,一小时内结束。父亲无午觉的习惯,大约是职业使然。
当时无电话可通,我们通过书信与父亲联系。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见一信:“玉英(我的母亲),上次趁人带的30元收到了吗?我这里一切安好,请放心。笃源字”父亲当时月工资42.5元。他也有喝酒、看戏的爱好。他爱京剧,但农村文娱活动少,故有什么戏看什么戏,只求一乐。有一次,他应张公渡同事所约赴喜宴,宿于张公渡分社。第二天大早,他在张公渡看湖上日出,如同海上日出,先是道道金光,红日冉冉上升,须臾之间,就是通红的太阳。他说:“在张公渡看日出最好看。”后来父亲调至菱塘供销社。有一位同事孙家鼐,两人共管布匹部,因进货品种多、质量好,安徽天长、邗江公道都有顾客来。工作虽忙,但生意兴隆,干得也高兴。父亲春节回家,高邮湖冰冻无帮船可乘,于是肩扛手提各样年货,走旱路二三十里回家团圆。
1958年秋季,我经好友陆正宏介绍,去县工业学校工作,主要负责教导处内务、接信转发、接电话、刻试卷、印试卷,还负责为实习的男生发澡筹等琐事。参加由雍友生、张益清负责的生产四辆平车的铁制车辆翻砂见习、实习。有时最不高兴的是为工友老华代打钟,只要摸到钟绳,心里就憋着一股气。当时教导处主任颜峰,也是一名党员。颜主任看出了我的不安分,对我工作态度不满意,曾对陆正宏说:“陈其昌不愿意干,今天说,明天就结账走人,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多的是。”亏好友解释,才没有把我除名,直到1959年8月学校停办。若干年后,颜主任去世,我特地赶到扬州送行。我很感念工作之初领导的严格要求,才使我懂得本分做人、踏实做事的重要性,为我后来在界首、临泽农中吃更大的苦夯实了基础。记得我的第一个月工资15元,全部交给了母亲,以后每月如此,要用钱再向母亲拿。我的工资虽然微薄,但也算为家里添了一份收入,从此母亲不再去人家做保姆了,祖母也不用设摊售货贴补家用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