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18:48:02 作者:□ 王为江 来源:今日高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掐指算来,与妻相识已有五十五个春秋。
记得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那年我刚11岁,妻8岁。妈妈说要带我到一个远房姨娘家为我谈亲事,这位姨娘是妈妈的姑表妹。那时的我只能懵懵懂懂地跟着妈妈去了姨娘家。姨娘很热情,见我们到来,要上锅打蛋茶给我们吃。妈妈推辞了,后来喝了一碗红糖茶。
屋外有几个小姑娘在玩耍,其中就有我未来的妻。她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身穿微微泛旧的红色棉袄,不时向屋里这头张望,而我在屋里,很拘谨地坐在妈妈旁边。依稀记得妈妈和这位姨娘先互相介绍了各自孩儿的生日、属相等情况,然后攀谈了一会儿,妈妈说:“我们是表姊妹,都是苦人家出生,几岁时各自母亲就去世了,现在让我们下一代做门亲事,相互间多走动走动热闹些。”那位姨娘满面笑容地说:“嗯,不丑不丑。”
我们来相亲的事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到了中午,姨娘家所在的生产队放工吃饭,一群人涌到她家小院里,说要看看初上门的新女婿。不时有人向妻的爸妈嚷着:“快叫你家新女婿出来给我们看看,长得什么样子啊,出来散烟散糖啊。”她的爸妈一边发烟一边打招呼说:“人家还是个伢子呢,下回给你们散烟散糖。”我被这阵势吓得脸红发烫,躲到了她家卧室的蚊帐里。
一顿丰盛的午饭后,妈妈又把我带到她家隔壁爷爷家,拜见了爷爷。只见这位爷爷头戴礼帽,穿着得体,颇有绅士风度。他用温和的眼神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这伢子蛮玲珑的,不丑。”
既然都说不丑,我们的婚姻大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相亲成功,男女双方交换“口谕”后,请算命先生合婚。这一套流程过后,请了“三媒六证”,买了四件花洋布衣料便是妻子的彩礼。“押小订”(即订婚)这一天,父母借了生产队一艘舢板船,请了门上的大哥为水手,一行共六人,船经过桥梁、村庄、弯道、人多的地方都要放炮仗。我从头到脚全身新,人家一看便知道我是新女婿。船到妻子家的码头,鞭炮一响,相邻的老老少少全都来看热闹,拦住我们的去路,有人指着我说:“今天是新女婿正式上门,该由他发喜烟喜糖。”我腼腆至极,只好低着头佯装拿东西,混在大人中间充耳不闻。
我们一行由迎亲的陪同,在妻家坐下来吃圆子茶,寓意团团圆圆。我与大哥并排坐一条凳上,我吃不下那么多,夹了不少给他吃。妻门上的几位小姐妹趁我不备,又向我碗里装了满满一大碗圆子,她们说着笑着,“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得让你吃饱喝足。”就在我为难时,丈母娘出面解围说:“人家伢子小呢,不要寻开心。等你们以后做亲时,也叫他拿你们新女婿开心,快去给外面人散糖。”
自从做了新女婿,春节就得去向丈人丈母娘拜年,这是我最讨厌的事,觉得很难为情。每年过年初一下午或初二上午,父母就收拾好拜年礼物,通常是一包大京果、一条云片糕,受拜的长辈每户一份。我哪里好意思独自前往,一般都是架着姐姐或弟弟一起去,后来和别的“新女婿”结伴而行。
有一年大年初二早上,我左手挎着装满礼物的竹篮,去丈人家拜年。路上又遇到了邻生产队两位年龄相仿的“新女婿”,我们三人行,同去一个村,有着同样身份和同样的烦恼:都不愿意去丈人家拜年。所以我提议:我们在路上磨磨蹭蹭走,混到天黑去各自的丈母娘家,免得在大白天上庄被人喊“小新女婿”尴尬。他们异口同声:好,就这么办。
其实丈母娘家与我家弯弯绕绕也就五里路距离,步行再慢不过两个小时。我们这一天的时间,得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身才是,最后找到一处稍微偏僻的干草塘,就这样躺在里面,晒着春日的暖阳,说说玩玩闹闹,饿了就吃大京果、云片糕充饥,渴了就跑到河边捧一口清水。本以为这一天相安无事就这么愉快地度过了,太阳快落山时,还是被村里人发现并传开了。
此后几十年,三个“小新女婿”怕去丈人家拜年而躲在干草塘里的糗事,一直是村里人的笑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