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21:32:04 作者:□ 戎平 来源:今日高邮
张荣权先生的散文、报告文学作品集《运河的敬意》日前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这是一部大运河高邮段历史反思的文学力作,正如《后记》写的,他要“把对历史和现实人物的认识和了解告诉更多的人知道”。他重写“1931年高邮大运河段破堤造成7.8万人死亡的历史悲剧”,从今天的高点反思过去的水患洪灾。敲响历史警钟的同时,讴歌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水利建设大步发展的过程。
其中,报告文学《水的回答》有三个艺术亮点:第一,1931年8月水灾发生前有近一个多月预警期,高邮与兴化、东台等地官员纠结于拆不拆坝,耽误放水,让老堤长时间泡在水里,导致最后大堤崩溃。地方官员的短视和缺乏远见,最终埋下祸根,值得今人警惕。第二,新中国后,围绕里下河水患,国家修建贯穿淮安、连云港两地的新沂河入海泄洪大堤,南面修建了江都入江枢纽工程,其中新沂河入海口极为重要,分流了山东西南洪水南下,直接经白马湖、徐州、淮安、连云港沿线县市沂水大堤入海,彻底根除了大运河高邮段和高邮湖水患。这些重大水利工程,是共产党和国家造福人民的历史壮举。第三个亮点,作者以历史的正向观,写了与高邮大运河水灾有关的“三位可爱的美国人”。美国空中英雄林德伯格夫妇驾驶私人飞机来中国,冒着生命危险飞临高邮上空,为南京政府义务航拍灾情,并及时上报,为救灾和填堵决口提供第一手资料。美国传教士托马斯,看到洪水淹没了一百华里外泰州城外的村庄和庄稼,放下泰州教堂事务,冒险划私人木船逆流寻找洪水源头。看到“高邮运河决口像猛兽巨口”,他设法联系上海华洋义赈会出资帮助封堵决口。托马斯与高邮有缘,帮高邮募来40万大洋,约抵当年400万美金。托马斯应聘任运河高邮段六处决口修复工程监工,总计用了36.28万元,剩余款托马斯悉数退还华洋义振会。这三个普通美国朋友身上,体现出现代人类文明的勇敢和负责精神。他们身上那种在自然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气、果断,以及对金钱非我者不取的态度,值得学习。作者这种开放性国际视野的叙述,充盈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正向性,建构了报告文学的“可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相统一”。
报告文学《一个退休法官的“尚程”青春》,是该书圧轴篇,张荣权写了一个孔子笔下“君子不器”式的人物。“君子不器”一语,孔子原意是把人比作器物,不是只能做一种事,固定了人的能力;有本领的人,不单做一件用处的器物,而是要能做各种不同的事。法官冯玉璋从高邮法院退休后,受聘到尚程国际家居广场做总经理八年,将一家濒临绝境的企业盘活,而且蒸蒸日上,解决200多人的就业和生活。老冯靠两点,一是守法,理清三角债;二是虚心学习企业经营和管理,兢兢业业,一点点让企业从困境中走出来。通过张荣权的叙述,让青年人懂得了“行动决定一切”。每个人只有像冯玉璋那样逼着自己学习和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幸福。
只要认真读完《运河的敬意》,认真思考,一定会对人生有一种更好的选择和精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