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21:33:04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用马春阳的大白话诗,话说马春阳。马春阳今年101岁,与我结识了74年。我与他的弟弟马春景是小学同学。第一次跨进政府大院马家住处,他开口就问:“你家是什么成分?”我说:“是小商。”他说好,发展经济要靠他们,春景弟刚进城,东南西北还摸不着门,你们城上伢子带着他点。我说,笃定,一定照办。从此与马春阳相识,我们之间亦师亦友的情义,一直绵延到如今哩!
他是哪里人?他用游子恋乡与农民的交结,自说自话他是哪里人,那是“菩萨照爱克斯——迷透神”。他的《叶落归根》交代他先是高邮、后是兴化人。诗云:“高邮与兴化,何处是娘家?游子心中白,衣胞地是妈。”他到高邮就说:“我是高高兴兴人。”若去兴化,他说:“我是兴高采烈人。”1986年5月高邮县第一届文代会,聘请马老当顾问,他一口答应:“我要又顾又问,不要搭花架子。”他多次通信、访问、联络,甚至深入陆建华老家川青,诗云:“五十年华弹指间,我陪陆座老家还。川青可比江南好,欲上高山再勇攀。”
我称马春阳为杂家,即写的东西体裁多样化。仅限《大白话诗集》,他的《百年诞辰周总理》《缅怀钟(敬文)老》皆是代表作。衡量马老过去的作品,不少白话诗也名符其实。但有些白话,一些有内涵,不看他自注,还真不明白。《为〈县志〉出版而赞》(此县志为《邗江县志》):“锦绣文章修县志,诸君邑宰力扶持。工程圆满铭金石,万代流传赛史诗。”马春阳曾被选为邗江县副县长,与时任高邮县委书记的查长银都出席过省人代会。马老在会上发言,县志上有一段记载,对他是一种精神慰藉。1955年冬天,他以此为依据,鲜活人物为经,生动故事为纬,通俗语言为梭,创作成《二十斤玉米种》小说处女作,被《新华日报》刊用,得到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刘顺元首肯,被褒为“农村工作干部必读之书”。他的作品有歌颂党领导下的沧桑变化,也有对不正之风或不良习气的揭露。《喜过江都》:“甘棠仙女手拉手,一路风光楼靠楼。更显市中千业旺,财源总向国民流。”《好个笑掉牙》:“步走楼梯十数家,唯推官座最豪华。贿人常把门敲错,惹得邻人笑掉牙。”夸张、嘲讽,令人笑而鄙之。总之,他的大白话诗集有明显的地域性、通俗的全景式。
我与马春阳相处70多年。他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从不摆当官的架子,更没有大儒架子。他受过诗人丁芒、扬州师范学院曾华鹏主任的指导,也受到艾暄、叶至诚、高晓声、陆文夫等名人的影响,这些文人墨客,都来过高邮。马老有写纪念顾尔镡的诗:“顾啥刀山火海,公平就敢直言。尔能以此为范,镡剑照常刺天。”《如雨惠夏》诗:“夏荷池里亭亭立,雨洒珍珠叶更情。惠及农人收获后,如同儿女报亲恩。” 写的是夏雨,夏集人,曾任高邮县委书记,后任省民政厅厅长。
马老对爱妻金凤章满怀深情,诗云:“春暖花香好踏青,阳光铺路伴妻行。凤飞难得凰相助,章法挥书乡土文。”当马老在非常时期参加劳改时,全是爱妻的精神支柱伴他而行。马老不服老,2020年,在钟山离休干部疗养院仍习字,将写好的字挂着自赏。他的《自画像》:“老骥无能牛亦庸,全凭奋发建奇功。虽因不媚才人意,十载辛劳播正风。”他主编的《乡土报》开始公开发行几万份,高峰时发行110多万份,仅上海就达10万份。这份全国唯一的民俗报,当时影响力很大,连有些晚报、晨报也难以比肩。《自觉趣味》也是他的工作写照:“官场不恋转文坛,大雅之堂岂易攀。堪喜夕阳无限好,光催花发满芝兰。”他采编、主编、参编作家文学与乡土文学近百卷,为建设江苏文化大省的高楼添砖加瓦。
《更恋故土》是他思乡思亲思友的写真:“马到成功情意深,踏平路障向前奔。港湾本可避风雨,人老更思故土亲。”马老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和楷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