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热嘈”的高邮话

2023-11-02 20:11:47    作者:□ 陈琳玲    来源:今日高邮

在高邮说高邮话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出了高邮,再讲高邮话就有种不一样的感受了,总觉得蒙上了层家乡的滤镜,很亲切很让人欢喜。尤其高邮话的咬字颇具特色,尾音上扬,非常“热嘈”——也就是热闹的意思,听者总是不由自主弯起眉眼、笑意陡生。

小时候去父亲部队探亲,几个叔叔阿姨带我去爬山玩。结果我人小怕生,腿短又容易累,还没到山顶就哭着闹着要回家。当时的我刚上幼儿园的年纪,普通话也不太说得来,只会一个劲地嚷着,“我要嘎扣!我要嘎扣!”也就是要回家。叔叔阿姨们听不懂,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笑着把我背下山了。后来他们总爱拿这件事打趣我,都叫我是哭着要“嘎扣”的小姑娘,弄得我个小朋友都学会害羞了。

我大学是在武汉上的,天南海北的学生聚在一起都说普通话。一次英语课上,老师讲到了倒装句,说南方地区部分方言就有类似的结构,并问现场有没有南方人,同学们的目光都指向了我——开学第一天,听说我是扬州高邮人,同学们就给我贴上了江南水乡的标签。老师问我“不知道”用高邮话怎么说。“晓不得!”这题太容易了,我想也没想脱口而出。结果大家都笑了,老师也忍俊不禁。我有点纳闷,没错啊,高邮话确是这样说的!老师解释“不知道”也说作“不晓得”,是动宾短语,但某些地区比较特殊,叫做“晓不得”。我听到有同学在小声讨论,高邮话的语调真特别,又好听又好玩。后来班级举办活动,班长还让我出个节目,用高邮话朗诵一篇文章,我实在没好意思就给拒绝了。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前往苏州发展。我的普通话已经非常熟练了,但有时也免不了“嘴瓢”,出现高邮腔调。一次和我妈打电话,正好被同事听见,她就开玩笑问我是不是有对象了。那会儿刚和我妈聊完,语言系统还没转换好,我就随口回道,“得唉,还鸟(二声)有尼!”同事乐了,这方言有意思,真是一点都听不懂啊。我解释说“得唉”就是没有的意思,同事点头,说刚看我电话里聊得热火朝天的样子,以为是新谈的对象呢!我轻笑,高邮话就是这样,听起来“热嘈”,和我们高邮人一样。

我先生是徐州人,刚认识的时候,我们大多用普通话交流,有时候我也会故意“猫”几句高邮话逗他,他表示问题不大,能听个大概。“抓”(zhua二声)是干什么,“难玩”是不好相与,“嬢嬢”(niangniang一声)、“摆摆”(baibai二声)是姑姑,“姑摆摆”是姑父,“药词”是钥匙,“多玩啦”是什么时候的意思。我先生记得非常用心,一段时间下来,高邮话积累得算是很不错了。第一次见我父母的时候,我提醒他,我父母不会说普通话,交流可能会有点费劲。我先生信心满满地打包票,凭他的高邮话水平,这些都不是事儿。结果那天,他几乎就没有主动说过话,梳得锃亮的头上满满全是汗。我父母只当他是紧张罢了,还感叹道,小伙子是个老实人,话都不好意思说。后来他才告诉我,那不是紧张,是急出来的汗。他很郁闷,怎么平时我说高邮话他听着还行,我父母“咔咔”一顿说的时候他就完全不懂了,看来要做个合格的高邮女婿,他还得继续努力!

我和我先生现在的交流方式比较有趣,经常是高邮话、普通话一起来,正好给他增加增加词汇量。一次我和他吐槽,小侄子太调皮了,又在幼儿园和人砸(za一声)搞。我先生立刻反应过来,是不是和小朋友打架?我点点头,差不多,就是打闹的意思。他很兴奋,觉得自己的领悟能力一流。我顺势考他,没有语境,直接答题,抛锚、大好佬、该败的、漾人都什么意思啊?他一下子就愣住了。“大好佬”他知道,指厉害的人;“抛锚”不就是车子坏半路上了嘛;其他两个是真不清楚。我嘲笑他盲目自信,打脸了吧。高邮话里,“抛锚”是说生病了,“该败的”指应该的,“漾人”嘛,举个例子,吃大肥肉太漾人了,也就是油腻的意思。他不服,反驳道,我觉得你有点假且,故意给我出难题!我还真被他秀到了,居然还知道“假且”。他很得意,最近刚学的,正好给用上了,“假且”不就是有点作、装的意思嘛,多简单!还让我以后说话注意点,不要再欺负他不懂高邮话了!

东塔广场上经常举办活动,我们家正好住附近,有空我就拉着我先生去看表演。他最喜欢的节目就是高邮民歌,尤其是俏皮、朗朗上口的《数鸭子》《我的家乡在高邮》,几次听下来竟然还学会唱了,没事儿的时候就哼哼两句。我喜欢逗他,有时候搞个突然袭击,出其不意地唱上句,“我的家乡在高邮,哎吱喂”,他就会很自然地接下去,“女匣子的眼睛是乌溜溜,哎吱喂”,然后两人一起哈哈大笑。他说他特别喜欢高邮话,说起来叽叽喳喳的,和小麻雀唱歌一样,特别抓耳,尤其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声说笑,聊天逗趣,热闹非凡,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从上学到工作,从稚嫩到成熟,走过那么多的城市,听过那么多的方言,最爱的还是高邮话,土味质朴,甜美亲切,情意十足,让我在外漂泊近8年,还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这儿不仅有“热嘈”的高邮话,还有“热嘈”的高邮人,有熟悉的风景,有最不舍的亲人。生活在高邮,真真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