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18:38:57 作者:□ 顾志峰 来源:今日高邮
国庆假期,我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田野里金黄色的稻穗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此情此景,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交公粮”那个特定的年代。
有一次,我与大人一起去粮站“交公粮”,那时的水路是唯一卖粮的途径。生产队社员结伴而行,从柘倪河拉纤去乡粮站卖粮。沿途遇见同村卖粮的,都互相打个招呼,彼此猜测着今天的粮价,唠叨着能不能排上队卖完公粮。
赶到粮站大码头,卖粮船一条接着一条,一片连着一片。卖粮的人穿着粗布衣服,有的光着膀子,站在船头,两只眼睛仿佛从黑黝黝的脸上跳出来,向前张望。壮观的场景烘托出收获的喜悦。我们见缝插针向前挤,总想距码头近一点、再近一点。等一切安排妥当了,我们小孩的任务就是看船,大人们则去找看样员前来看粮食的成色。那时候的看样员很牛,戴着草帽,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白衬衫与皮鞋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接下来,看样员按粮船的排列顺序,逐个到每条船上看样。他用粮站专用的小磨子,抓一小把稻谷放在里面,然后盖上盖子用力磨,磨一会儿,再打开。如果发现有稻壳没有磨开,说明稻子没有晒干,这样的稻子不收。有时候,看样员也会扔几粒稻放进嘴里嚼一嚼,没有听到“咯嘣”一声的也不收,全然不顾粮民的苦苦哀求。有些粮农把谷粒多晒了几个太阳,顺利地拿到了划码单。拿到划码单的人如获至宝,抬的抬、挑的挑,只要过磅入库,流再多的汗、吃再多的苦,他们都感到一种卸下重担后的轻松和快乐。稻子看样没有过关的,只好找个场地把稻子抬上去,晒好了再装上船,个中艰辛难以言说。没有来得及看样的,粮农只能睡在船上,枕着河水的涛声,与星光为伴,等第二天再找看样员看样。
那时的看样员是众人手中捧着的月亮,红透了半边天,走到哪里都尾随一帮虔诚的粮农,对着他巴结陪笑脸。曾几何时,我心中高大的父亲,在尾随的人群里显得那么的矮小、无助。
而今,“交公粮”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望着田间金灿灿的稻谷,它们以饱满的姿态低着头,向大地及大地的主人致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