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4 19:28:09 作者:□ 翁中秋 来源:今日高邮
连续两天华灯初上时,小区院墙外有两位老人在炸炒米、做炒米糖。闷炮声和焦糖香吸引了不少散步的邻居驻足停留,还有几个小孩在人群中穿梭。我被人群外的红色小戗牌吸引过去,上面写着“新米上市”。
我抓一把米,闻着熟悉的新米香,问坐在旁边的老人:“新米多少钱一斤?”那老人摇摇头,憋了半天,红着脸说了一句:“不卖。”原想买些新米回家煮饭、熬粥尝鲜。不卖!怎么回事?
正忙炸炒米的另一位大爷走过来,大声说道:“别生气,他是个结巴子,不会说话。我这米昨天早上还在稻田里长着,中午收割,傍晚碾成米,今天晚上就到这里。我们不卖米,炸炒米、做炒米糖可以,八块八一斤,两斤起做。”
这老人挺聪明的,会做生意。刚上市的新米,小区里流动小喇叭大清早就叫卖,两块六一斤。他加工炸炒米、做炒米糖,一斤米价翻三倍多。虽然辛苦许多,却提高了米的附加值,增加自己的收入。身边有位大妈小声嘀咕:“会不会掺陈米骗我们?”
“怎么可能?这两位老人是我们村庄上的。炸炒米的那一位,七十三岁,是哥哥。那边看摊位的,七十岁,是弟弟,一辈子没有结婚。前段时间,弟弟小中风,花完所有积蓄。这不,七十多岁的哥哥帮弟弟收割了三亩的稻子并碾成米,又将多年不用的爆米机收拾干净,来城里炸炒米、做炒米糖,就是想为弟弟多赚几个治疗费。你们别瞎说!”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红着脸说。
“我回家砧一点生姜、橘子皮来,做点炒米糖。”刚才那位小声嘀咕的大妈说着就往回走。我朝着她大声叫:“多砧一些,我也做一点炒米糖,给好吃婆娘解解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