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的农村生活

2023-12-25 19:23:50    作者:□ 卢世平    来源:今日高邮

1981年,我在三垛中学高中毕业,回到生我养我的大卢村,过着古老而又现实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

我们村是1980年秋开始分田到户的,当时按标准每人六分地,我家分到了一亩八分责任田。当时我在镇上读书,父亲在医院工作。他虽已退休,但因小有名气,被医院留用。母亲与我、还有个姐姐在农村生活。母亲身体不好,不能下田干活,只有依靠姐姐一人干农活,遇到大忙时,我放学回家帮忙。

一年后,姐姐出嫁,我也高中毕业,种田的重担就落到我身上。我家住在村庄东南角,离责任田有一里多路,对于种田人来说,是很不方便的。平时到地里干活总要肩上扛着、手上拿着农具,步行到责任田。到了夏收秋种时节就更麻烦,因为要抢时间、赶进度。当时没有板车,也没有三轮车,更没有大型机械,全靠手工作业。乡村小路都很窄,下雨天更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那时,我十八岁,已成了标准的农民,什么活都干,什么活都会干,种麦、栽秧、收割、挑粪、治虫、脱粒几乎都经历过。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家务活,洗衣、做饭、喂猪、挑水也要干。

洗衣做饭在农村本是女人做的事,但我都得做。母亲年迈体衰,我的衣服总不能让她洗。那时哪来的洗衣机,要么在家放在脚盆里洗,要么到小河边码头上直接在河里洗。我家是用不起洗衣粉的,一开始将稻草灰放在淘箩里,用水淋到脚盆里,然后就用盆子里的水洗衣服,后来条件好了点,就用肥皂洗。一条“大运河”牌肥皂,掰成两块用,每半块可以用一个多月。

那个时候农村都用大锅灶,正常烧菜做饭都要两个人,一个在灶台做菜,一个在锅膛口烧火。每当我一个人在家做饭烧菜时,锅上锅下要跑好几趟。听到油在锅里发出噼里叭啦的响声时,就要快步跑到灶台前,往锅里倒入青菜,再用铲子炒菜,发现锅不响了,又要跑到灶膛口添柴火,稍慢一点火就熄灭了,又要重新点火,很麻烦的。到了梅雨季节,发霉的豆秸上结上一层厚厚的霉灰,烧火时十指黑乎乎的,一顿饭烧下来,灰头土脸。

这还不算什么,养猪才是又累又脏的活。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猪,杀头猪过年,再卖一头,解决零用钱问题。如果哪家不养猪,肯定会被说这家人太懒,被人瞧不起。那几年,我家每年也养一两头猪,割猪草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田埂上、草塘边,割两篮子青草回来给猪吃。有时还要把芋头叶子、山芋藤煮一下,半生不熟地给猪吃,才会长膘。一天三顿,一顿都不能少,而且猪特别能吃,饿了就在猪圈里大叫;生气时它会把猪食槽拱翻了,等到来喂食时,还得跳到猪圈里,把猪食槽翻过来放正,才好倒入饲料。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给水缸挑水。几十年前,农村是没有自来水的,我们里下河地区也没有水井,所有人家都有口大水缸,里边装满水,保证全家吃水用水,正常一缸水用两三天。往水缸挑水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体力活,自然这活又落到我身上。我家住在高墩子上,从河边码头上把一担水挑到厨房水缸里,要走四十五米的路程,虽不算远,但要走上坡路,稍不注意桶里水就泼出来了。水泼在土坡上特别滑,只要脚底一松劲,常常就会连人带水桶一起滚到河里。母亲每次见到我挑水滑跌跟头,晚上都要单独煮个鸡蛋给我吃。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我不甘心自己辛勤耕耘的知识田地一天一天地荒废。在年迈母亲的提议下,体弱多病的父亲从镇上回到家,在落满灰尘的书橱中找出祖先留下来的《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中医书籍,让我白天干农活,晚上与之为友。难啊!要想学有所用,谈何容易!

终于,我鼓足勇气,坚定信心,义无反顾地投奔向火热的警营,来到武警部队南通市支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门卫士,后来又跨进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的大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