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1 17:29:12 作者:□ 杨兰萍 来源:今日高邮
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们都爱逛街。女孩子嘛,逛街是喜好,也是特权。我和妹妹逛街单纯是玩,上海话“白相相”,母亲又不给零花钱的喽。姐姐毕竟多看了几年日月星辰,留了心眼儿向街上的手艺人偷师,主要是各种小吃,将制作流程记在心里,回家后依葫芦画瓢自己做。
第一次是学做手擀面。面粉家里现成,鸡蛋也有;需要一点韭菜,门外菜地里割。我们甚至准备了三只碗,碗里煞有介事地搁上盐、香油、胡椒面,单等手擀面出锅后盛进去。面粉和好了,没有擀面杖,姐姐找来啤酒瓶替代。兴许是手劲儿小,也可能工具不给力,一团面怎么压都压不扁,切下来不是细细长长,而是一个个长方体,姐姐不好意思叫它手擀面,改名叫“丁条”。甭管叫什么吧,好吃就得。
姐姐也包饺子。这回面皮摊薄了,摊成好大一块,有锅盖那么大。姐姐让我拿小碗在面皮上一扣、一摁,一个圆溜溜的饺子皮就诞生了。熟能生巧,包着包着,手里的食材开始成型,开始像饺子了。姐姐给我们做成两种吃法,一半做汤吃,一半用醋蘸着干吃。只要有得吃,我和妹妹都喜欢。
我们还吃过一次麻团。这次吃麻团的经历可谓惊心动魄,算得上一次冒险。
如今人们吃麻团都在小吃店。小吃店常见的是烧饼油条糜饭饼子。刚出锅的糜饭饼子夹刚出锅的麻团,两种酥香融合,味道超过三明治。我们上学那会儿,卖麻团的摊子就停在学校门口。这种诱惑实在难以抵挡,只有请姐姐再次出山。姐姐把糯米粉搅和半天,包上白糖,滚上芝麻,然后放进油锅开始炸。我负责往灶台里添柴火,把火烧得很旺。突然,“嘣”的一声,一只麻团如窜天猴一般飞上半空,“咚”的一声又落下,紧接着一个又一个飞出去。我们三姐妹看得目瞪口呆,目光随着麻团上下起伏,好一会没反应。“啊——”姐姐的手被炸开的油花烫伤了,随即起了水泡。姐姐顾不得危险,眼疾手快抓起锅盖盖上,好家伙,“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麻团一个个闹着要出来,姐姐两手紧紧摁住锅盖,麻团只能在锅里爆炸,不再伤人。等完全安静下来,姐姐慢慢打开锅盖。捞出麻团的瞬间,满屋飘香。我和妹妹早就举着筷子候着,迫不及待抢了就吃。麻团外酥里嫩,香甜软糯,尤其是咬破中心、糖水流进嘴里那一刻,简直甜到心坎里了。
麻团吃过了,不能被大人察觉,我们合力打扫战场,但百密一疏,旮旯里还遗漏一个。
第二天,妈妈发现一个疑似麻团的物品,质问姐姐是不是拿菜金买了麻团,姐姐否认,说家里的麻团是老鼠带进来的。妈妈说,家里三个小老鼠呢。打开抽屉数数菜金,一分没少。这事儿就过去了。
我现在逛街经常路过小吃店,见到麻团,总是想起那一次吃麻团的情景,耳边不断地响起“嘣——嘣”的爆炸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