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百岁老人阎世俊

2024-01-01 17:30:50    作者:□ 丁长林    来源:今日高邮

家住高邮草巷口58号的百岁老人阎世俊,有着77年党龄,经历丰富多彩。

阎世俊出生在高邮一户贫苦家庭,18岁就进入余源泰炕坊学徒。老板指派他下乡收购鸡、鸭、鹅蛋品,他每日走乡串村收蛋。天长日久,人们和他熟悉了,总向他打听被日伪匪军占领的高邮城里的情况,他便如实地告诉他们。

有一天,阎世俊在薛北庄收蛋,认识了一位新四军指导员,他叫查正恒。查指导员觉得小阎是个靠得住的青年,就请他帮助打通途经城乡航道的匪警关卡,好让坚持在农村战斗的游击队能上城买到急需的药品、粮油等物品。阎世俊听了查指导员的要求,想了一会就回答说:“这事好办,河道通航关卡的头头是一个姓谈的匪警长,个子不高,人称谈矮子,曾和我是多年邻居,关系还算不错。没有一个匪警不贪财的,到时送点好处给他,他会放行的。”

阎世俊办事认真,当天晚上,就拎着两瓶酒、夹着两条烟走进谈警长家。此时谈矮子正在喝酒,见老邻居来到,立马站了起来,笑问上门有什么事。阎世俊开门见山地对谈矮子说:“这几个月我在农村为炕坊收蛋,正是旺季,两三天就是一船。所雇的帮船,需要经过你的关卡,希望能照顾放行。当然也不会让你白忙!”

谈矮子听了阎世俊一席话,随即答应说:“小事一桩。”并对阎世俊说:“帮船过关卡,只要说声是你雇的船,我就会关照手下立即放行。”

第二天,查指导员雇了一条帮船上城,途经关卡,说是阎世俊雇来送蛋的船。两个匪警听了,立即吊起闸门,让其过关。

城乡运输渠道被阎世俊打通了,可算是为革命立了一大功。

1946年3月1日,高邮第一次解放。时任高邮县委组织部部长郑光耀,带领一工作组,住进东大街汪曾祺父亲汪谈如开的保全堂药店,负责开展城北东山镇、越塘镇、珠湖镇的行政、民事、治安工作(过去的镇相当于现在的社区)。

郑部长在进入东山镇之前,早就听说阎世俊这人为革命做了些工作,认定他是个好青年,便找他谈话,让他谈谈对共产党的认识,说说抗日的决心。阎世俊对于这两个问题谈得都很好。因此,郑部长就决定发展他加入党组织。阎世俊高兴极了,第二天就向郑部长交了入党申请。郑光耀等人做了阎世俊入党介绍人,并在保全堂进行了入党宣誓。

阎世俊在党的教导下,革命的干劲更足了,担当重任更大了。他被选为东山镇党支部委员、大脑街治安组长、东山镇纠察中队长,和群众一道活捉了潜伏的特务祁玉春;在东山镇党支部委员会的指导下,分了三圣庵当家和尚圣甫的几十亩田;分光恒兴昌杂货店大地主徐第先和汪德江米厂汪甫臣两家浮财,穷苦大众喜得胜利果实。

1946年10月7日我军北撤,县组织部长郑光耀指示阎世俊去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只和他一人单线联系。阎世俊到上海,住在离党的一大会址不远的姐姐家,靠拉黄包车收入维持生活。高邮第二次解放了,阎世俊结束在上海一年半的地下工作,回到高邮后才得知郑光耀同志已为革命光荣牺牲了。

解放后,阎世俊仍然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对待工作吃苦耐劳,认真负责。他在炕坊几十年工作中,能开动脑筋,大胆革新。为减轻炕坊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他将原来只能孵炕100只小鸡的炕缸,改成四层炕鸡匾箱,一箱一层能孵炕300只小鸡。

如今,阎世俊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说话清楚,记忆特好。阎老好强一辈子,不肯麻烦别人,至今每日坚持骑电动三轮车上街买菜,自己煮饭烧菜。孩子们多次劝说不要这样做,但他一直坚持着。阎老心态非常乐观,还建了一个微信群,经常和街坊京剧老票友互动。虽是百岁老人,仍关心着国家大事,每晚都要看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才上床睡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